第 175 章 175

尚有疏漏之處,他也能效仿嘗試,到時候會是整片西域丟失。”

 李治點頭:“沒錯。”

 李清月接道:“但以我看來,局勢複雜與否,連鎖影響多少,並

 () 不是僅有評判標準。阿耶何不看看,吐蕃與大唐接鄰邊境有多長?一旦養虎患,不是羈縻州丟失,是大唐腹心隨時能被插入一尖刀。”

 “今日吐谷渾一時疏漏,讓祿東贊趁機襲入,奪走了慕容諾曷缽性命,固然有弘化姑母與裴將軍戍守,像是一道堤壩攔截在前,讓那洪流不可自此通。可別忘了,它還可以四處掘口,尋找其他徑流作奔肆虐之地。這些徑流所在之地,能對其做出阻攔嗎?”

 吐蕃盤踞之地是後世青藏高原,接鄰四省份,在大唐劃分天下三百多州情況下,這數目更是可觀。

 不是每一州都能做到嚴防死守。

 倘若她沒記錯話,吐蕃強盛之時,還和南詔有疆土糾紛,直接打到雲南境內……

 “一阿那賀魯,尚且因兵力糧草週轉不易,需要大唐七年時才能將其平定,阿耶如何能夠篤定,當我兵馬從西域班師之時,回來幫著吐谷渾揍一頓吐蕃,能打滅對野心!”

 這甚至還是最理想化情況了。他都沒有考慮到,吐谷渾可能根本撐不到這時候。

 李清月一點沒停地說了下去,或許也是因她話中理直氣壯,讓這一番話,一如昨日皇后訓斥,有著一種排山倒海氣勢。“阿耶,誰沒打過敗仗呢?”

 “到了那時候,吐蕃不會在意這樣一出大唐發兵,輸了也輸了。他只會覺得,大唐沒有中原天可汗威嚴,居然拖延了這麼久才做出一象徵性警告,那麼他大可以再尋找機會做出嘗試,直到謀奪到他想要利益!那麼您絕不能在此上給他以可乘之機!”

 在這番話面前,李治沉默了有好一會兒。

 別看皇后是從反面說,安定是從正面說,這兩人先後陳詞,可謂是一套讓人招架不住組合拳。

 李治喃喃:“……你一還沒打過敗仗在這裡說麼,誰沒打過敗仗,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阿耶,我是跟您說認!”李清月急道,“但凡今日情況沒那麼要命,我只當自己是回來送農肥好了,既免於和您發生爭執,還免得本能順利拿到手那額外千戶食邑被您給收回去。”

 她是吃飽了撐沒幹嗎!

 李治抬眼看到,這張與他和媚娘都有些相似臉上,寫滿了藏不住憂慮,和一種大概算是年輕人特有烈性。

 一時之,他那此前已被皇后疾言厲色所擰過來思緒,彷彿在這一刻遭到了一記撞擊,意圖讓他回到正軌上。

 但要讓他直接承認自己之前決策失誤,總有些在面子上抹不開地。

 “可此次調兵員前後合計十四天,發兵力只夠先開赴西域,將西州與庭州奪回。算要發兵支援吐谷渾,也得重新遴選將領,調集兵力。再說了,大多數士卒也不適應在河湟以西地作戰,總得給我一點時才能……”

 才能將其安排妥當。

 尤其是在將領選拔上,更需要慎之慎。可別支援吐谷渾不成,反在祿東贊面前打了敗仗,將大唐臉面都給丟出去了。

 然還沒等他將話說完,李清月已經出聲打斷了他話。“您說這些都

 並不是問題。”

 “西域那邊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將領同時出。去年戰績在前,此刻位處蒙池都護府兩位阿那將軍和獨孤老將軍絕不會坐以待斃。那麼有邢國公與郕國公出策應,一代表大唐,一平定回紇,已經足夠了!”

 這次發兵速度不慢,不至於讓局勢變到無可挽回地步,需要將領沒有想象中那麼多。

 李治:“那你意思是?”

 李清月答道:“薛將軍騎術精湛,箭術超群,東征高麗、西定天山無有不可,更阿耶坐鎮北營多年,堪稱忠臣良將,如今正需一戴罪立功機會,不如分往吐谷渾戰之中。”

 “此外,我也請求隨軍出戰!”

 李治臉色驟變,連忙抬手阻止道:“等等,你出麼戰,也不看看你才幾歲!”

 遼東百濟與高麗雖然都是山城戍防,但整體來說還得算是一馬平川之地。對一年紀不大孩子來說,也不能算是負累太重。

 加上彼時還有劉仁軌在旁策應,李治姑且能對她安全放心一些。

 但吐蕃和吐谷渾那地是麼情況,曾經弘化公主、文成公主送嫁宗室親王都曾經跟他說起過。

 要是皇后之前說麼請求讓阿菟領兵作戰,幫助大唐平定吐蕃之亂,李治當場能借機找回說話主權,將其給駁斥回去。

 結果這話還是來了。

 ——來在他已有打算讓大軍出擊吐蕃時候。

 讓他是罵也不是,同意也不是。

 “我幾歲不影響結果,”李清月混不在乎這阻攔,據理力爭道:“我看得清楚吐蕃潛在危害,也比其他將領有這來向阿耶請戰勇氣,此其一。”

 李治很想說,那是因其他將領還不知道吐谷渾吐蕃那邊情況。

 但想

想覺得,這話像是在打他自己臉,乾脆先將話給吞嚥了回去。

 他這一猶豫,給了李清月以繼續說下去機會:“我有過作戰取勝經驗,並不是貿然來跟阿耶請戰。何況,自前年年末高麗滅國之戰後,我也未曾停下繼續學習兵法腳步。”

 她很清楚,自己當時成功裡有多少是下屬配合結果,有多少是敵人對她小覷下場,有多少是因,蘇定彼時已成功將淵蓋蘇文拖延在了蛇水之畔。

 所以當她在遼東之時,李謹和劉仁軌是她獲取兵法知識來源,龐飛鳶和黑齒常之作戰彙報是她經驗補充。

 當她在長安之時,太宗皇帝與李靖等人留下兵書是她課外讀物,蘇定、李勣等人是她採訪對象。

 這是一何其驚人教育環境。

 比起兩年之前剛剛前往青州那時候,李清月敢很篤定地說,她長進了太多。

 只是很可惜,還沒有一場正戰鬥,來讓她證明自己這份進步。

 “阿耶,我也不是直接來見您,這還擊吐蕃一戰從何處展開,我已有了幾分想法。”

 見李治有些慢半拍地點了點頭,示意她接著說下去,李清月當即疾步上前,指向了他面前輿圖其中一向。

 李治凝眸看去,見她指向位置,乃是川蜀劍南道北部。

 蜀地?

 李清月振振有詞:“我不要阿耶從關中、關內道調兵,只要阿耶給我一道敕令,讓我能在劍南道益州大都督府徵兵。”

 想到今年途經洛陽之時孫思邈跟她提及羌人歸附益州之,李清月出口話中越發有了底氣。

 她目光也越發銳利逼人,彷彿已自李治這裡得到了出兵許可,有了一份將帥籌謀表現。

 “貞觀十二年,吐蕃擊敗党項,隨後入侵劍南道松州,與唐軍會戰於甘松嶺。如今,吐蕃再度聯絡党項北擊吐谷渾,我大唐何不能效仿對,自劍南道發兵,給吐蕃一驚喜。”

 只是這一次,何處交戰、何時交戰,都必須掌握在他自己手中。

 李清月指尖點了點地圖:“阿耶若是準允,我即刻前往蜀中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