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5 章 175

 李治聞言目光一亮。

 這還是好消息。

 在初聽到礦洞之中鳥雀時候,因他並未聽聞此物,還頗有些新奇,加上討論是於關中民生建設可能也大有裨益之處農肥,他原本緊繃心情更顯鬆弛。

 聽李清月繼續說道:“我此次回返,是想將多餘農肥送來此地,在秋收之前,讓司庾官員選擇幾片關中官田進試驗,看看此等增產效果,究竟能否適應於關中氣候和作物。倘若確有效果,預備將此農肥製作之法上呈中央。”

 李治頷首:“該當如此,相關項你尋專人去辦是。”

 “此外,”李清月頓了頓,“還有一件喜需要向阿耶彙報。”

 見她愈發認起來神色,李治不由眼皮一跳。

 李清月道:“去歲我自遼東折返長安之前,給新羅王金法敏送去了一封信,隨同這封問候信件一併送上,還有遼東生產稻米。聽聞長安蓬萊宮建成之時,金法敏還曾經派遣國中大將金庾信前來朝賀,將熊津與安東都護府之北漢山城拱手送上。我給他送上一份回禮,也算是禮尚往來了。”

 “對果然也很是知情識趣,在聽聞今年遼東開墾土地、掃擊靺鞨殘部尚需人手之後,派遣出了一支隊伍做出援助,甚至沒敢接受李將軍意圖給他回饋,更不敢對煤礦鐵礦再有半分提及,只說是來協助於天/朝上國。”

 “阿耶,”李清月一拱手,臉上寫著不加掩飾喜色,“新羅王此人雖有野心,甚至一度在朝廷進攻高麗期翫忽職守,但他近來表現已是越發有臣服安分之態了。可見,多敲打敲打,防患於未然,果然是與他國相處之正道。所以——我在此恭賀於您了。”

 () 恭賀?

 李清月得出來,李治卻沒法毫無所覺地接下這句恭賀。

 他面前站著這孩子確實還屬年少,但她都已夠資格參與到元日大朝會之上,該當將其當做正式官員來看。

 那麼當她說出新羅近來表現之時,李治顯然不能將其只當做在交代東面局勢來看。

 她回來時也太巧了,巧到讓人不得不去想到,她與其說是在講新羅,還不如說是在講吐蕃。

 新羅不過區區彈丸小國之地,說句難聽,這樣一山多地少缺煤鐵資源國家,除非李唐對其完全疏於防守,才能讓其有成長起來機會。

 可在李清月略中,在李治自己也做出表現裡,他只要稍有一點叛逆跡象,會遭到毫不留情警告打壓。

 那吐蕃呢?

 吐蕃在象雄

古國根基上飛速發展,在松贊干布在世之時已展現出了其驚人戰鬥力與野心,論其疆土面積更是遠勝西域——

 它怎麼能被這般放任忽略?

 李治抬眸發問:“你是怎麼回來?”

 這聽起來像是在岔開話題。

 但他帶著幾分深究意味目光足以讓人看明白,他現在要不是一遵循著恭賀之言說下去答案,是讓她將自己正想說話給說明白。

 李清月看懂了這意思,一點沒有隱瞞地答道:“我坐船回來。”

 她隨即補充道:“全程船隻急奔,舵手搖槳加速,哪怕是這段黃河水道逆流上,也僅僅花費了六日時。”

 這才讓她趕在今日抵達了李治面前。

 “我原本是擔心,我所舉薦阿那卓雲在西域戰中沒能阿耶盡心,讓西域出現了亂,若是如此話,我該當往那邊走一趟。反正如今遼東已屬太平,各項都已步入正軌,我是暫時離開,隨同西征大軍一併出發,也沒麼太大影響。”

 “但我在抵達長安後才知道,我不必往西域去了,我應該向阿耶求另一件。”

 在收到葛薩向她通報消息之時,李清月是被驚了一跳。

 她原本覺得,西域那邊在今年應該不會出麼問題才對。

 吐谷渾那邊有裴儉和弘化公主配合,只要吐蕃沒有發全面進攻,應該能將其給攔截下來。

 可倘若吐蕃這麼做了,那麼大唐也有了更加名正言順理由對其做出還擊。

 到了那種時候,想要說服李治增兵西域應該不難。

 安西都護那邊,興昔亡可汗與繼往絕可汗之矛盾被卓雲提前發現,並未因安西都護蘇海政判斷眼力不佳引發問題,算有禍亂,也應該只是在局部發生部落爭端已。

 然這庭州陷落戰況,卻讓人當即懸起了心。

 李清月相信,這出延遲抵達長安軍報背後,必然還有其他問題,於是立刻做出了返程決定。

 她一面讓人送信熊津大都督府,告知於劉仁軌她要暫離消息,請他幫忙看好此地,一面則對手下人做出了一番安排。

 以盧照鄰、姚元崇代表文官繼續負責此地百姓歸化、耕作之。

 龐飛鳶、沙叱相如等武將負責督辦當地戍防與練兵。

 她自己(),則帶著黑齒常之快速趕回了長安。

 倒也不能怪她總要帶著黑齒常之跑來跑去?()_[((),誰讓她自己還不能在所有場合下都上場殺敵,總得帶趁手將領,才好去跟上頭請戰。

 但沒想到是,她才到長安,從阿孃這裡獲知了一更加驚人消息。

 在西域戰有變同時,吐谷渾也發生了一出驚變,甚至連國主位置都發生了更替。

 然,在戰報送到長安時候,陛下做出決定居然是先打完西域那邊平亂之戰,再援助吐谷渾!

 李清月一邊聽著阿孃陳述一邊忍不住在心中腹誹,阿孃對阿耶做出那番斥責可是對極了。

 倘若兩日思慮之後他還要固執己見話,阿孃應該將這出決定給攤牌在眾人面前,讓他看看,這位順境中李唐陛下到底是何種脾性!

 李清月更是比當世任何人都知道,若是放任著吐蕃發展下去,對到底能給李唐帶來多大麻煩。

 薛仁貴最人所詬病大非川慘敗,十幾萬唐軍損失慘重,不正是輸在吐蕃手裡嗎?

 哪怕距離歷上大非川之戰還有七年,但既然從阿孃到裴儉都懷疑,西域那一出叛軍聯手與吐蕃有關,李清月怎麼會忽略掉這種可能性。

 她此前話語權不夠,不能平白無故地去勸說李治提高對吐蕃警惕,可如今,吐谷渾戰況已是擺在面前實,她怎麼還能有所猶豫,合該在與阿孃對過了口風之後,再補上這最後一推。

 新羅、倭國這兩潛藏危險,都因唐滅高麗之戰暫時安分了下去,可吐蕃卻還過得好生自在,更已囂張地意圖更進一步。

 此種情形,該應戰!

 她在折返這一路上確實沒遭麼罪,反正全程都是水路,比較操勞是不斷換班划船船伕,正可讓她在今日拿出全部精力,來應對面前這位最後拍板之人。

 多虧有阿孃,先以一番凌厲至極話將阿耶給駁倒在了當場,讓他遠比此前容易說服得多,要不然——

 李清月都要考慮一下,要不要再次嘗試偷偷去打仗了。

 反正是一回生二回熟情對吧。

 “你也覺得應該對吐谷渾發起支援?”李治問道。

 他沒察覺到,女兒此時居然懷揣著如此危險想法,在聽到她這出匆匆趕路陳詞時候,有一瞬想到了皇后那提前獲知情報,心中閃過了一縷疑惑,但還是催著自己先將注意力轉到了眼前。

 他倒要聽聽,這匆匆趕回來女兒還能拿出麼樣話來說服他。

 “當然應該!”李清月語氣堅決,“阿耶覺得應當先定西域,是因這安西都護境內足足有幾十小國與部落,往西有昭武九姓與吐火羅,還有那崛起大食。倘若不能對西突厥與回紇做出快速鎮壓,會讓其他各部看到,大唐羈縻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