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85 章 085(二更+新年祝福加更)

 或者,起碼也得將他們撤職查辦才行啊。

 可從此刻弘化公主無語凝噎的表情中不難確定,她是這麼想的,

 卻沒能將其執行下去。

 這大概率是因為吐谷渾內部的統籌有些混亂,而作為吐谷渾國主的諾曷缽也下不去狠手。

 李清月腹誹,這可不是個合適的堅守態度啊。

 她想了想,忽然朝著另一頭的武媚娘問道:“阿孃,那要是這麼說的話,弘化姨母帶不回支援的軍隊,能不能帶回一位有軍事經驗的大唐官員。他的官職不必有多高,但要能夠代為執行這件事情,最好是能多會一點軍事防守屏障的製作,協助戍防。”

 “此外……若是此人還能有團結外邦之人的手段,讓人覺得他的處決行動都是合乎情理的,那就更好了。”

 李清月這句發問一出,弘化公主也下意識地看向了武媚孃的方向。

 這話聽起來,很有可行之處啊。

 要真能將這個清算吐谷渾內部勢力的麻煩交給大唐來辦,她也不算是白來一趟。若按照阿菟所說,這個選出來的人還能會軍事防禦,那麼在明面上的理由,就只是他來幫助吐谷渾修築防禦工事。

 唯一的問題在於……“大唐有這樣的人嗎?”

 要是真有這種好手,大約官職也不會太低,早就被陛下派遣到其餘戰線去了吧。

 哪來這等好事,能夠讓吐谷渾來撿這個漏。

 但在她幾乎不報希望地朝著身邊的好友看去時,卻見對方的臉上並不是找不出這樣一個人的糾結,而是一種……或許該當叫做若有所思的表情。

 甚至沒讓她等候多久,就聽武媚娘給出了一個彷彿在夢裡才能聽到的答案:“可能還真的有。”

 這個答案還有下半句,“這個人也能調度得動。”

 弘化公主連忙追問,“此人是誰?”

 若真有這樣一個人,她非得將其請回去供著不可。

 武媚娘旋即答道:“西州都督府長史,裴行儉。”

 六年前的廢王立武之中,裴行儉因為說了武媚孃的壞話,被髮配去了西州。

 事實證明,彼時武媚娘和李治說及的外放裴行儉好處,真是一點不錯。

 不像是尋常被外派貶官的官員一般消沉,裴行儉在西州竟混出瞭如魚得水之感。

 他不僅跟著當時還在西域的蘇定方多有往來,又向著他學習了不少作戰的知識,用在平息西域的小範圍衝突之中,還藉著瓦解矛盾的機會,與此地的各族民眾打成一片。

 若說當年的裴行儉還在年少氣盛之時,那麼六年後的裴行儉,就已經被打磨出了更為成熟的性格,和顯露端倪的軍事實力。

 或許現在要讓他執掌一軍後悍然進攻,還有些為難他,可若只是讓他協助管理吐谷渾內政,抓出其中的內應,在防禦仗中發揮出他的本事——

 那確有可行之處!

 武媚娘眸光微動,“我會試試與陛下商議此事。”

 具體是否要選裴行儉,又能否調度,都可以討論一下。

 若此事能成,或許真能給吐谷渾爭取到一點喘息的機會!

 -

 -----

 不過先找上李治的不是武媚娘,而是李清月。

 她還穿著那身跑馬所穿的衣服,便找上了門。

 還上來就問:“阿耶,大唐當真這樣缺將領嗎?”

 李治眉頭下意識地皺起,只覺女兒像是要給弘化公主再度求情的,希望他能夠支援吐谷渾。

 但沒等他開口發問,他已聽見女兒接著說道:“阿孃說,事有權衡利弊、輕重緩急,阿耶能在四面環敵之下坐穩這個位置,已很是不容易了。吐谷渾那頭的事情確實不是當務之急,等高麗那頭解決了,騰出手來收拾也不遲。我只是……”

 “只是看您現在又病體未愈,很想為您分憂。我聽阿孃說缺將領,覺得阿耶肯定要因此頭疼。”

 李治立刻收回了本要出口的話,轉而笑道:“你想怎麼分憂?”

 他可以確信自己並未看錯,當阿菟說出這個答案的時候,語氣同他彼時頭風病剛發作的時候沒有什麼區別。

 這儼然是一句真心話。

 他也該當多謝媚娘,在教養這個過分聰明的孩子之時並未忽略掉這份講解,起碼將他這個拒絕支援的決定給她講明白了。

 下一刻,他便聽到女兒毫不猶豫地答道:“當然是幫您挖掘人才了。您看,我老師,一個文官,都能幫忙順利徵兵調兵,說不定也是個潛在的將領人才。要是——”

 她託著下巴思考了好一陣,突然蹦出了個更驚人的後半句來,“要是挖掘不到合適人才的話,那我就努力努力自己上。”

 李治咳嗽了一聲,努力讓自己別因為這個答案笑場。

 “自己上什麼自己上,我聽說你的習武課程進展是不錯,但你也不想想你才幾歲。”

 “做人要有夢想的。”李清月唸叨,“又不是沒有先例。”

 平陽昭公主不就是個先例嗎?

 李治很覺沒辦法。

 但想想他年少的時候其實也有過這等親自征戰的夢想,又覺得女兒會有這樣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

 反正,等到年紀再大一些,總會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又做不得了。

 “阿耶,您還沒回答我最開始的那個問題呢。”李清月再度開口,打斷了李治的教育大計構想。

 “我只是在想怎麼回答你。”李治答道。

 這個問題確實不太好回答。

 說將領少吧,多少有點像是在女兒面前露怯,對於一個還在病中的天子來說,絕不會是他的選擇。

 於是他緩緩開口,說道:“大唐不是缺將領。”

 這話看似與他不肯支援吐谷渾的指令有悖,實則不是。

 起碼在李治的認知中,這是同一套想法。

 他麾下可堪調度的將領其實還有,比如出自鐵勒的契苾何力,就完全可以從東邊進攻高麗的戰線上調度回返。

 比如在平定西突厥戰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和其族兄阿史那步真,其實也都能投入到臨近的戰事中。

 再比如說英國公李勣,雖然年紀稍長了些,但他畢竟還能行得動路,帶得動兵,在領兵作戰的經驗上也非尋常人等可比。

 可是——

 契苾何力以及阿史那彌射這樣的將領,終究還是外族。

 李治或許會如同當年在萬年宮中的表現一般,並不因賀魯的反叛而對他們持有偏見,甚至仍舊將他們投入戰場之中,卻不會令他們完全獨領戰線,對戰邊境大敵。

 因為李治無法保證,他們不會在巨大的邊境利益面前,成為第二個阿史那賀魯。

 相較之下,他們更大的作用,是在突破戰線中的衝殺和戰後的招撫。

 而對於英國公這樣的老將軍,若是將他派遣出去做個戰事的掃尾還好說,真要將這樣一位支持者派遣到青海湖這等高原環境裡,李治自己都於心不忍。

 迎著女兒好奇的目光,李治說出了他的後半句答案:

 “大唐缺的,是屬於自己的,年輕的,且能獨當一面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