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29 章 029(二更)

 但比李弘更為傻眼的,應該是那位臨時上崗的“嚮導”。

 盧照鄰看著面前熙熙攘攘的人潮嘆了口氣。

 他怎麼也沒料到,自己好好地在鄧王李元裕的府邸之中做著個典籤的職務,平日裡所需要做的也就是整理鄧王府中藏書,順帶利用職務之便讀一讀書,居然會分到一個相當莫名其妙的差事。

 這還不是個尋常的差事,而是陪同陛下的小女兒遊覽大酺街景。

 最離譜的,大概就是自鄧王李元裕處說出的理由了。

 “我琢磨著,陛下名為替女兒尋一向導,實則是在朝堂局勢更迭後,意圖再行選拔出一批可用之才。否則為何需要此人聰慧、年輕、有耐心且熟知長安情況?”

 再寵溺女兒的父親也沒必要給一個兩歲不到的小孩安排此種嚮導啊。

 李元裕一點也沒想到,事情可能真就只是如此,直接便想歪了,甚至覺得自己能想通這一點,可見已在思想境界上朝著李元嘉的方向追出了一段。

 他在將盧照鄰送出門前意味深長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升之,你為我府中之相如,又是少年便拜於名師門下的奇才,怎能除卻在長安城中走動便是枯坐書閣呢?”2

 他都將盧照鄰比作司馬相如了,當然要送對方見一見天子!

 盧照鄰:“……”

 啊?這也太草率了吧?

 今年還不滿二十歲的盧照鄰看著抵達既定地點的小公主,更有點懷疑人生了。

 雖然這位公主看起來很有想法地選擇了驢車,混入長安市井中毫不見違和感,就連衣著也看起來像是個普通孩童所穿,打眼望去沒有半分的公主架子。

 但他是真的不會帶孩子啊……

 哪知道他還在恍神之中,就見那小公主不知為何,在聽聞了他的名字後露出了幾分饒有興致的目光,像是看到了什麼特殊的存在。

 好在轉瞬之間,小公主已將目光落到了街市之上,也是同樣的興致勃勃。

 這讓盧照鄰頓時鬆了一口氣。

 聽得小公主指向遠處驚呼了一聲“那是何物”,盧照鄰連忙轉頭望去,朝著那高竿飄帶望去,下意識地應道,“那是尋橦之戲,公主……”

 他話剛出口就被李清月給打斷了,“出門在外叫什麼公主,喊我三娘子就行了。”

 她又伸手指了指一旁的李素筠,“這是二娘子。”

 二娘子……

 行吧,盧照鄰壓力更大了。

 但這驟然之間打斷他說話的一出,倒是讓他意識到了一件事。

 這位年幼得有些過分的公主,好像著實有點早熟,在言談中所表現出來的穩重,也絕非尋常孩童可比。

 或許也只有在看著街市之上種種的時候,她滿眼新奇的樣子,讓人還能確定,她確實只是個孩子。

 畢竟,李清月是真沒見過這樣的場面。

 大酺中放開的種種限制,讓百姓像是正找著了呼朋引伴、聚眾歡慶的契機,便是比之年節時候也相差無幾。

 那些街巷院牆只能攔阻隔街相對,卻無法攔住各種遊街雜耍活動。

 不,可能還要更有過之。

 九月秋收已過,本就是百姓稍有閒暇的時候,不趁著此時歡慶,又該當趁著何時呢?

 以至於李清月環顧四周,不由發出了一句感慨——

 好多人吶……

 還並不只有行人。

 當身著平民衣著的宮人載著李清月等人往那“尋橦之戲”方向而去的時候,坊市的交叉口上,便有一隊旱船經行而過。

 以竹子與布做成的旱地蓮舟掛在人身上,成了一艘艘可以隨著人在陸上行走而動的小船,隨著鑼鼓聲動,就是一列時而快走,時而翻轉的船隊。

 “那本是因紀念屈原而設的賽龍舟,只是因有些地方沒這等水上行舟的條件,便改成旱地行船了。也有祈求來年風調雨順的意思。”

 見李清月看著這列正表演起“顛簸”姿態的小船們,盧照鄰開口解釋道。

 別管小公主能不能聽懂,他接了活總是要乾的,不能影響到鄧王的顏面。

 但他大概不會想到,李清月還真能理解這些人的願景。

 接連在關中發生了兩年的暴雨,雖說都未造成過於慘重的後果,但想必沒人希望暴雨還會持續到第三年。

 是該乞求風調雨順的。

 所以並不奇怪,同樣是自街頭行過的馬車之上,胡姬撥絃而歌,唱得也是輕快的豐收歌謠,還挺有一番異域與中原結合的混搭美感。

 而當李清月行到那先前吸引住她注意力的高竿飄帶位置之時,更是瞧見,在背景的天幕之下,這片似是專門用於曲樂雜藝的坊中,數丈長的竹竿紮在中間空出的表演場地上。

 長竿之上捆縛著形同山峰與雲霧的道具,戴竿舞者則穿梭其間,手持絳節。

 雖未有一句唱詞,竟也能令人體會到這出表演之中的意思。

 那是身姿輕盈的持令使者要往雲間去請一場恩澤之雨。

 此雨必是隨令而停的。

 因主竿與那些輔助的高竿各自相抵,交錯入雲,這才能令她之前隔著這樣遠的距離也能瞧見。

 在表演的收尾,那立足於高竿之上的女藝人竟像是乘風而落,輕盈地躍到支竿之上。藉著飄帶與“神山”的遮掩,游魚一般落了地。

 隨後便是銅錢如雨朝著那討賞的盤中落了進去。

 李清月抹了把額上的汗。

 也不知道是為這藝高人膽大的戴竿藝人捏了把冷汗,還是因她在侍從庇護下擠出了一條路而覺太熱了。

 哎呀,想到這裡,她忽然暗道了一聲糟糕。

 她瞧見新鮮玩意便忘了其他人了。

 那有著初唐四傑之一名號的盧照鄰倒是還在她的身側,可跟隨著她的隊伍是真少了一半。

 她驚了一跳,連忙問道,“素筠呢?”

 好在此時,忽然自遠處傳來了一道熟悉的聲音,“阿菟,快來看這兒?”

 李清月被侍衛抱了起來,總算瞧見李素筠在何處了。

 遙遙看去,李素筠的面前正有一對角抵相鬥之戲,比賽到了最是難解難分的時候。

 她平日裡就算有機會見到宮中侍從,卻也只見得他們持刀而過,何曾有這樣身形矯健的打鬥。

 再遠處更是一片樂舞百戲的喧鬧場面,其中騰挪踏躍應和著熱切起來的節拍,也是宮中絕不可能見到的鮮活場面。

 吸引住她的目光一點也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