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017

 然而他沒料到的是,李治沉吟片刻後便道:“太尉此言倒是可行,那便將此事託付給你處置了。贈與諸國之物,勞駕太尉考量斟酌後,彙報一份單據上來。”

 見長孫無忌忽而怔楞,李治追問道:“其中可有麻煩之處?”

 長孫無忌面色不變,心中卻不由苦笑。

 李治說起來真簡單,但他怎會不知——這事當中的麻煩當然不小!

 一來,就像他剛才向李治回稟的那樣,各地的糧倉庫存有限,尤其是關中,每年原本就有二十萬石糧食的缺口,根本不可能外調。

 所以,說是說的支援軍備糧草,實際上真正支援的應當還是農具、刀兵以及其他能助長西域小國國力的東西。

 可兵器的饋贈也面臨著雙刃劍的問題。

 莫要忘了,

 現如今給大唐邊境帶來大麻煩的阿史那賀魯,就曾經是大唐認為可堪培養的良將!

 二來,各國的國力有高下之分,在給予支持的時候既不能完全均等,又不能令其心生怨懟。

 箇中尺度的把控,當真是個難題。

 這件事他沒法敷衍辦理,就算辦成了,也拿不到什麼好處,甚至……起碼在半個月內,他都得將注意力集中在此事上頭了。

 真是令人頭疼!

 偏偏此刻這議事之地人人所見,陛下對他這位股肱之臣的信賴溢於言表,這給予物質支持的建議也是他提出的,他在此時拒絕這份重任,又算是個什麼事?

 他唯獨能做的不過是對著李治回道:“臣遵旨。”

 李治笑贊,“那就有勞太尉了。”

 ——————

 長孫無忌答應得不太痛快,也心知肚明,這是李治擺了他一道,辦起事來卻很利索。

 這份支援各國的清單,在萬年宮這新的辦公議事之地,以最快的速度,由太尉為首商議落定。

 在短短半月中,來朝各國在此份上國賞賜上都已達到了一致的意見。

 只不過……

 “我是沒想到,我反而成了其中受益最多之人。”

 弘化公主既有意外,又難免有幾分無奈。

 她原本以為,自己這出回朝覲見,既是審時度勢之下的提前下注,與舊年好友繼續打好關係,又以一種隱晦的方式將吐谷渾所面臨的潛在困境告知於大唐,這便已經足夠了。

 總歸這一回萬年宮諸國朝見的涉事主人公並不是她。

 哪知道,李治為了回饋弘化公主在暗中提供的消息,加上要彰顯大唐對於臣服小國的優待,又對她做出了一番嘉獎。

 這份嘉獎還著實不小。

 早在永徽元年李治即位之時,就並未忘記吐谷渾這支勢力,將迎娶了弘化公主的吐谷渾國主慕容諾曷缽拜為駙馬都尉。現如今,因吐谷渾實力不強,不宜再升,便將這份嘉獎順延到了諾曷缽的長子身上。

 天子有詔,令宗室之女金城縣主下嫁諾曷缽長子慕容忠。

 結親的時間還要在隨後敲定,但這份聯姻和親卻已經成了定論。

 但比起同行的吐谷渾部眾,弘化公主對此並沒有那麼喜悅。

 在和武媚娘隨後私下見面的時候,便不由嘆了口氣。

 “有些話,在人前不便明言,現下只有你我二人……”

 外加一個應當還聽不懂話的小嬰兒。

 “我也便說了。陛下的意思我明白,當年吐谷渾求得公主下嫁,甚至引發吐蕃從羨慕到不滿,可見此舉確實能展現聖朝天子之恩。”

 “再者,吐谷渾所享受到的優待越重,那些地處邊陲的小國勢力也便越能看到當今天子仁善。吐谷渾距離隴右不遠,天子若不想宗室嫁去太遠,此地也是最好的歸宿。”

 “陛下或許也是想著,有我這個先嫁去此地十五年的在上頭,再有宗室女子嫁過去,也不至因水土不服、胡虜苛待而不幸。”

 她語氣忽而一轉,“可遠嫁邊地之苦,又豈是陛下這等高坐明堂之人能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