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017

 也不知道是陛下對他們另有安排,還是覺得他們也需要站定更明確的立場。

 不過尉遲敬德不太在意此事。

 他該立下的功勞,在李唐建國之前就已足夠了。所以早在貞觀年間他就已經處在閉門養老的狀態。

 若非陛下啟程萬年宮籍田,因功名掛身的緣故他不便缺席,他應當還在家中臨臺奏樂,煉製仙丹才對。

 比起在乎趙王、鄧王與韓王的待遇區別,尉遲敬德更關注另外的事情。

 比如,此刻站在弓月道行軍總管契苾何力身邊的,正是突厥降將、左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

 顯然,西突厥將領阿史那賀魯的反叛,並沒有影響到陛下對於異族將領的信任。

 在今日這出議事上依然令他們如常出席,也依然放在三省長官與太常卿、衛尉卿等官員之前。

 這讓尉遲敬德心中寬慰不少。

 這位陛下雖不像是先帝一樣,是從馬上打天下經歷過來的,對戰局的判斷卻依然足夠冷靜睿智。

 方今之時,這些將領不但不能有所貶抑,反而要用,還要重用!

 李治隨後頒佈的詔令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第一條便是,先不管入侵昭武諸國的大食,全力平定西突厥之亂,打出一場足以奠定勝果、讓西突厥再不能掀起風浪的大勝。

 為此,他決定在西突厥處月、處密部落處建立金滿州和沙陀州,並在此地設立州長官,以此地為駐兵前線。

 第二,他決定讓阿史那忠率領岐州、雍州府兵,契苾何力、王文度率領秦州、成州府兵北上,抵達西疆後與程知節、蘇定方等人會合。

 在將領與兵力寬裕的情況下,必要之時便可以分兵了。

 這兩條決定頒佈得都很順利。

 在場的武將雖然

 有些遺憾沒能領兵對峙大食,但西突厥之戰也未嘗不能讓他們大展拳腳。

 陛下說除惡務盡,也有其道理。

 若是讓阿史那賀魯抓住機會,自天山隘口逃逸,恢復元氣後捲土重來,那便不妙了!

 “太尉。”

 李治忽然再度出聲,令眾人先從西突厥戰事中回過神來,重新將目光放回到眼前,集中到了李治和長孫無忌的身上。“除此二者之外,我有一事相詢。??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長孫無忌出列,“陛下但請吩咐。”

 “西域諸國與大食之爭,因我方兵力聚集於西突厥戰事,恐怕無暇分心相助。”李治有些憂慮地問道,“然而眼下西域使者紛紛前來,不乏奇珍敬獻,尊奉我大唐為天.朝上國,若不能行幫扶之舉,反而有失我朝威望,不知太尉覺得該當如何?”

 從下方官員的角度看去,李治這句問話,聽起來和此前數年中對長孫無忌的多加徵詢,並沒有什麼區別。

 可當身在眾臣之中的司空李勣朝著這位天子看去的時候,卻只覺那雙烏沉的眼睛裡,帶著一抹有若劍光的銳利。

 或許是因為此刻商討的乃是戰事,才沒讓人意識到,這份情緒比起衝著崛起的大食,更像是對著長孫無忌去的。

 他垂下了眼眸,避開了李治橫掃全場的打量,就聽長孫無忌已開口回道:“西域諸國需要的只是我方的態度而已。陛下打算建立金滿州統籌前線戰事,就已經足夠了。”

 “若還覺不夠的話,那便給他們提供一批軍備糧草,再予以朝見各國加封優待,好令其全力抗衡入侵兵馬。”

 “但去年大旱,各地糧儲不豐,饋贈利器,又容易養虎為患,陛下還是需要三思後行。”

 長孫無忌的想法,和李治在聽到了弘化公主帶來的兩條消息後所想,並沒有什麼分別。

 既然不能增兵,那就給予其他形式的幫助好了。

 事實上,唐軍因勞師遠征的考慮,不會深入插手戰局,大食也不會忽略掉國中內亂,貿然越境過深,本就沒到兩方短兵相接、你死我活的時候。

 長孫無忌手底下可用之人不少,為他分析過出兵利弊,此刻對答很是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