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012

 那一道道更加有力的鋤地過後,三牲祭品如他們此前所演練過的那樣,被送到了天子的面前。

 等閒的祭品多不給人食用,籍田禮中的卻不同。

 自周朝之時便傳下的禮制中,這份獻給土地神的祭品要在此時依然按照天子、宗親大臣、庶民的順序分享。

 就連被宮人抱著的李弘也被分到了一塊。

 武清月歪著腦袋朝那頭看了一眼,努力說服自己,這種不算正經用餐的情況就不必羨慕了。

 反正也不太好吃。

 肯定是這樣。

 與其去在意這個,還不如看另一處的熱鬧。

 恰在祭品瓜分完畢的同時,自遠處忽然走來了個人!

 在場之人大多聚集在了一處,那單獨出來的一個便顯得格外醒目。

 而那位來客不是別人,正是在此前就消失不見的——

 韓王李元嘉!

 “這傢伙怎麼缺席了方才的活動,現在才出現?”同在此地的鄧王李元裕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和他同輩的這位兄弟之前一直是失蹤狀態。

 然而他剛打算去問問李元嘉是什麼情況,就被同在此地的趙王李福給拉住了。

 李福眉頭一皺,“皇叔,先莫要過去,你看他手裡。”

 李元裕定睛看去,發覺李元嘉的手中還託著一張畫卷,不像是個尋常情況。

 作為李唐皇室之中的“長輩”,李元裕還是有點眼力的,連忙剎住了腳。

 他狐疑問道:“你說他這是玩的什麼花樣?”

 李福不知道,給不出一個答案。

 他只知道,雖看不清那畫卷之上繪製了何種圖景,但李元嘉腳步穩健,神態從容,分明是一派有備而來的樣子。

 若是此刻還有人覺得他這缺席是出了什麼意外,那便不配在這朝堂上混了。

 有此等想法的不止李福一個。

 偏偏陛下都未曾說出制止他靠近的話來,其餘人等也都只能按捺不動,朝著李元嘉的方向看了過去。

 且看看他到底要做什麼好了。

 頂著周遭越發密集的視線,韓王李元嘉心中苦笑,卻不敢在臉上表露出分毫。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今日這一番舉動,真是出了大風頭。

 但相比於荊王李元景的結局,此刻的這一出又著實有其必要。

 他不想死,也不想王妃死,那就只能找個“靠山”!

 而當日他自小公主手中的草編繩結之中得到了啟發,當即意識到,籍田禮——

 極有可能是他在陛下和長孫無忌之間做出立場抉擇的最佳時機!

 所以他在令隨從前去僱傭人手的同時,自己也去向陛下“問安”去了。

 事實證明他沒有做錯。

 這投誠之舉顯然正中陛下的胃口。

 李治非但沒有做出攔阻,反而又給他提出了幾條建議,便成了今日眾人所見的這個樣子。

 那些安插在隊列之中的孩童與少年人,都是李元嘉令人談妥了配合的價碼出現在此地的,也經過了陛下的批准。

 但那絕不是他要給岐州司馬等官吏沒事找事,而是要送他們,也送自己一份功勞!

 在他心中的種種思緒急轉之間,他已行到了李治的面前。

 隨後,眾人只見他跪地行禮,雙手將手中的畫卷託舉而起,正呈現在了他們這位陛下的面前。

 這位韓王本也不過三十來歲,這兩日休養妥當後的精氣神,讓他看起來實有一番清雋風骨。

 浩蕩春風吹起了他的衣袖,也將他手中畫卷吹得作響。

 簌簌聲中,只聽得韓王音色清正:“陛下親耕,與民共勉,群臣相隨,長幼鹹集,此為尊天命、行人倫之道。”

 “臣感念陛下率為民表之威,謹以籍田禮入畫,以祝今歲豐收!”

 眾人並未看錯,那還真是一幅畫!

 韓王擅長作畫,尤擅動景,但沒人想到他會將本事用在這個場合。

 這張展開的畫卷之上,勾勒出的正是一派春耕景象。

 四野景物許是早先一步繪製完成的,墨跡早已乾透,到了籍田禮成,中央的留白也被盡數填補。

 於是,為祭禮而匯聚之人,都以異常生動的筆觸被刻畫在其上。

 這張畫,縱然比不得數月嘔心瀝血之作,卻也著實是一張精心所繪的成品!

 形形色色映目,連李治都忍不住朝前走出了一步。

 只見那畫卷之上——

 天子舉樽祭地,雖面目模糊,卻意興飛揚。

 昭儀伴駕,儀態端方,似在舉目遠望。

 眾臣或是指地商議,或是瓜分三牲,或是接下今年春耕新詔。

 參與籍田的百姓更是不吝墨筆地畫在其中,身在其中的幼童與少年人,竟是憑空為這一幕場景增添了幾分春日生機。

 而到了畫面的邊角,還有個被抱在懷中的幼童搖動著草編鋤頭。

 ……

 眼見畫中景象,人群之中有一瞬的沉寂。

 過了好一會兒,才不知在何處傳出一聲感慨“好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