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互相扯皮

 真正讓吳嶺重視起來,是因為他和洛陽兵一塊出征,亂未平反而作威作福,把當地搞得一團糟。

 終於在吳嶺的印象裡落下一個評語——無用且非常會捅婁子。

 早在兩將殺俘之事爆發之前,吳越就一直往長安遞摺子,常規化地喊沒糧,缺但不到餓死人的地步。

 吳越和吏部的樑子早就結下了,一過河立馬催著吏部派人,語氣措辭一次比一次激烈。

 往常大軍出征在外,多是和兵部戶部打嘴仗,頭一次見到把矛頭對準吏部的。

 駱聞是個好人未必是個好官,加之吏部高官們各有各的小算盤,補官的事之前拖拖拉拉將近一年,都沒辦下來。

 問就是絳郡亂軍未平,不忍讓朝廷棟樑輕易涉險。

 吳越在前方征戰,早打算將地方官當消耗品,煉得出來是真金,煉不出來就是炮灰。

 又不是要把人往混亂的絳郡臨汾送,而是安排在已經平定的汾陰文城做事。

 結果吏部辦事磨蹭,往常地方主官空置幾個月也是常事,還能有佐官處理。

 偏偏兩郡如今的不僅主官沒有,連辦事的佐官都稀少。

 俘虜俘虜沒人管理,地方地方沒人安撫,吳越和兩衛大軍動彈不得,只怕前腳進攻絳郡,後腳後院就得起火。

 這辦事效率,氣得吳越從行營發奏摺,把吏部主官們從上到下通通“問候”了一遍。

 段曉棠後來逐字逐句研讀過這份奏摺,從自身感受出發,覺得吳越說的還比較客氣,卻不知道為何吏部大佬們會氣病幾個。

 從來沒有人敢這麼指著他們的鼻子罵!

 說到底吏部主管官員升遷轉任,但吳越和南衙都走的武將路子,管不到他們頭上,自然就能不客氣。

 耿鴻和杜喬同在衙門蹭一頓午食,兩人坐在角落,不自覺說起近來部內的熱門事。

 耿鴻冷嘲熱諷道:“部裡剛擇定幾個候選,不約而同病了。”

 真病假病一目瞭然,再是官迷也要顧慮安全不是。

 杜喬在這裡待了兩年,很清楚以吏部的能量,真要選官是能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