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355章 膽大的十三

 與他們搜索偵察範圍相距不遠的還有另一支小分隊,彼此是按驛道為界線,方十三帶的人負責搜索北面,而那支小隊負責搜索驛道南邊的區域。

 交趾也仿照大宋在全國建立了驛站系統,只是他們驛站的驛卒不像大宋那樣,可以由朝廷供養髮放俸祿的,而是需要自己養活自己。於是,這些驛卒便帶著家人,靠著驛站兩邊建一些竹木屋子,並在附近種點糧食、林裡種些水果,河裡再撈些魚,倒也勉強可以維持生活。

 大多數驛站裡最重要的工作便是要養兩三匹馬,好在豆料是由官府供應,平時主要接待長州水師與昇龍府之間傳書遞信時的信使換馬或休息。

 所以,這樣的驛站如果沒有人特意介紹,就像道路邊的普通民居一般。

 一開始,方十三他們即使是再小心,也以為眼前看到的一排竹木結構的房屋只是一處臨時聚集的居民村落。

 方十三等人之前在也曾在驛道附近經過類似的零散民居,只是那些交趾百姓,要麼遠遠就躲出去了,要麼也會緊緊地關上房門躲在屋子裡不敢出來。

 但是,沒想到眼前最大的一間屋子居然主動打開了門,出來了幾個人,看到了身披甲冑的他們也不慌張,反而非常熱心地詢問他們有什麼需求。

 原來此時的士兵在披甲後的區別都不大,而更因為方十三他們的甲冑精良,使得來人心裡猜測:如此精良裝備的士兵,不會是長州水師的,搞不好是京城裡難得外出的御林軍辦事路過。

 方十三先被嚇了一跳,然後這才發現眼前的這個地方就是一座驛站,而這些穿著普通布衣的人都是驛卒,立即不客氣地出手將他們乃至其家人全都控制了起來——要是跑掉一兩個,讓他們發出示警信息就不好辦了。

 很快,根據審問而得知,在這條驛道上,從這裡開始,大約每隔三十里左右就會有一座驛站,一首到達昇龍府。像他們這種小型普通驛站,一般不帶軍事功能,只負責接待與換馬傳遞信息,大約安排五六個驛卒,加上他們的家人,不會超過二十多人。

 而每三到西個驛站中會有一座較大型的驛站,在裡面會駐紮相對正規化的驛兵,兵員會上升到三十多人,但是卻不允許他們在附近帶著家屬,是帶有較強的軍事屬性。

 據被俘虜驛卒交待,前方三十里左右的那座驛站就是這種有軍事防禦力量的大型驛站。

 方十三很快就有了一個主意,他立刻讓人將與他們不遠的那個小分隊的隊長請來商議:按這些驛卒的交待來看,沿著這條道路的下一個驛站不僅規模與防禦性能要大得多,而且也正好處於趙駟要求他們警戒的最外沿。

 畢竟有了俘虜的口供,他們便基本明確,從這裡開始,真正需要注意與關注的,就只是三十里外的那一個大型驛站而己。因為昇龍府如果要派兵來進攻被佔領的水師大營,那麼基本上就應該從這條驛道經過,所以他想將兩支小分隊合併在一起,嘗試去拿下那座大型驛站。

 所謂義烏兵膽大的名聲的確並不虛傳,兩名隊長一拍即合,立即決定只安排兩人將這驛站裡的所有俘虜、包括他們的家屬都押送回鎮越城營地,一則傳回消息,二則利用好這些人手加快修城。

 剩下的共十二人,便從這座驛站裡蒐羅出了一些交趾兵的衣著裝備,將自己化裝得更像是交趾士兵。

 交趾這裡的氣候真是又溼又熱,哪怕此時己經是一年中最冷的冬月,也只是在清晨的時候,才能感到一些不多的寒意,而一旦中午太陽出來後,便又會很快讓人熱成了狗。

 方十三說話不多,他也深知這次隨他一起出來的幾人訓練時的成績都不錯,基本的行軍、偵察、警戒等操作都無須他去操心,他更多地只是在關注沿途看到的一些特殊地形與地點,並且會在中途休息的時候,掏出隨身所帶的炭條筆與紙頭作些記錄。

 “方隊長,你還能識字啊!看不你以後一定會被多提拔的!”另一個小分隊隊長朱言,由衷地對他豎了豎大拇指。

 “我也就唸過幾年私塾,會寫幾個字罷了!”方十三搖搖手,他一邊說著,一邊將記好的紙頭小心疊好收起。

 由於有明確的目標,這一天的行進速度要比前面的快多了,只是到了最後,他們才有意地放慢了速度,一是快要接近那座大型驛站了,怕遇上意外,二是希望能將接近目標驛站的時間儘量控制到天色開始發暗的黃昏。

 在再三確認了前面的情況之後,一行人便打著從前面驛道搜出來的交趾軍隊旗幟,大搖大擺地來到了那個驛站前。

 果然,這處的驛站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更像一座關卡堡壘,驛道在這裡開始上山到了最高處,便被兩側的山峰卡住,而它就順勢在兩峰之間前後建起了兩道城牆,形成了一座關隘。所有的通行者,必須要通過驛站的前後兩道大門,一旦這兩道門關閉,便就徹底封閉住了這條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