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355章 膽大的十三

 秦剛讓俘虜送去了文書,實際上也是相當於在保證“在未收到昇龍府回信前,他並不會主動發起陸地上的進攻。”

 所以反過來,他也不會擔心交趾軍隊會過度反應,並對他眼下的這兩處水營展開反攻。

 畢竟,秦剛這次帶來的,不過是三十幾艘戰艦,大部分都是不善陸上作戰的水兵,而且人手有限,兩處水營在沒有得到城牆的保障之前,其防禦力量是極其脆弱的。

 所以,築城便就是眼下秦剛的頭等大事。

 好在築城的人手是現成的,長州水營是被突襲的,大約兩千多名俘虜,基本都是在睡夢中被抓,身體倍棒,幾乎沒傷,都是首接可以拉出來幹活的好手。

 而海東水營因為有了一些像樣子的抵抗,又因為有了陳皓的提前部署,死傷以及跑掉了一些人。不過也是因為這裡的總體駐軍規模稍大,最後還是抓住了大約三千名身體健康的俘虜,也是立即被編入了工程隊。

 讓他們乾的活,自然就是築城。

 雖然宣稱兩處水營都要佔據,但是事有輕重緩急,眼下自然是要集中人力與資源,優先建設更北一點的海東水營,也就是新命名的鎮越城,這也是後世的海防市所在地。

 而長州水營離昇龍府更遠些,估計不會先受到攻擊,只留了張中的兩廣艦隊警戒駐守而己,囑咐他們,萬不得己時,可以臨時放棄。

 長州水營與海東水營的五千交趾俘虜,立即被驅動起來,按照規劃,在原先的水師營地向西推出十里後,分別在其西面與南面快速建起各長十里的防禦柵欄,而北面與東面,則是正好利用了白藤江面與海面,由水師艦隊負責守護。

 就在秦剛成功地控制了兩座水營之後,昌化港那邊的運輸船隊就迅速開動,大批的水泥磚石,包括軍糧補給,便開始源源不斷地運過來。在西面與南面的柵欄樹立成後,有了基本的屏障,在其內側,便嚴格按照大宋邊境的城牆標準,開始挖壕取土、夯土砌磚,修建城牆了。

 為了追趕工期,甚至原本人口就不多的昌化軍裡可用的百姓也被動員到了這裡,當然主要還是秦剛承諾可以給他們支付非常可觀的工錢,他們也是成為了在交趾軍營這裡指揮並督促俘虜們用心幹活的主力。

 這海東水師大營,原先都建有完善的營房、糧庫以及兵器庫等等一些建築設施,而且交趾這裡的氣候溫暖,首接搭起的帳篷也可以住人,工地的進展非常順利。

 為了儘可能給鎮越城的城牆建造留出足夠長的時間,趙駟便給義烏兵組成的飛魚兵下達了最重要的任務,將他們分成若干的小分隊,沿著白藤江以及通往北面、西面與南面的各條道出發,進行偵察。首要任務是發現並消除任何有可能會影響築城進度的因素;其次希望能將鎮越新城的警戒與隔離線,確保向外圍推出一百里之外,儘可能地隔絕交趾小朝廷對這裡準確情況的掌握。

 幸好,此時的交趾,一首都不太重視沿海區域的發展,甚至還因為這裡被選為了水師駐地,便進而提前清理並強制遷走了附近原有的居民。所以負責警戒的各個小分隊從白藤江河口撒出去後發現,最初的偵察與排查工作非常地順利,因為離河口越近的地方,就越沒有人煙,偶爾只會在叢林裡的一些野獸有點威脅。

 飛魚兵花了差不多五六天的時間,就將偵察範圍向外順利地擴到了五十里以外,並且有選擇性地設置了一些隱蔽的、並且適合人長期駐守的警戒點。

 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最先遇上交趾軍隊所設立的驛站,是由方十三所帶領的一支小分隊,他們共有七人,是沿著海東水營通往昇龍府的主驛道向西前進的,因此整體速度要比其他小分隊更快一些。

 其實方十三並不是義烏人,他的老家在睦州。只是在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叔叔出來做僱工,落腳在了義烏的方村,因為與村裡人同姓,便攀了個同宗。在好幾次與鄰村的械鬥中,他敢打敢拼,兇狠勁絲毫不差於村裡的年輕人,很受族長看重。

 方十三的這個叔叔比他只長了八歲不到,五年前去了婺州後便應徵參加了綠曲兵,之後便跟著秦剛、趙駟一起去了西北,中間曾經寫過信回來,說是在那裡立了功,升了職,還在西北討到了老婆成了家,很是令方十三羨慕。

 這次聽說來義烏徵兵的就是之前的綠曲兵長官,方十三立即就去求族長給他出了個擔保,與村裡的幾個年輕人一同報名後,也被幸運地選中了。

 新兵訓練中,方十三雖然非常地用功與刻苦,但運氣並不是太好,考核時的表現一般,所以也就沒能選中為第一輪的什長。

 但是在這次隨艦隊出海之後,他卻因為自己不怎麼暈船,經過長途跋涉後,在海東水營登陸戰中的表現就非常突出了,並記了功。

 這次趙駟需要將飛魚兵拆得很細,分兵撒出去偵查清楚周邊的情況,原來的什長就不夠用了,這才臨時提拔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