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 作品

第354章 無知的廷議

了新的虛銜,拿去了他的幾個實職,其中就讓何於來接替了兵部尚書。

 何於本人還是相對穩重並較有見地,他緩緩地開口道:“論國與國相處之間,自是外交談判當為正道。但是軍事實力卻是談判的資本。以臣之見,黎尚書遣使談判的前提條件,乃是崇賢候所言必須先行遣兵給予入侵宋兵以真正的教訓,如此這般,才能在談判中有所斬獲。”

 李乾明卻是不以為然地哼了一聲道:“何尚書這句話說好一個西平八穩,滴水不漏,這談判有必要,打仗也需要打。只是,不知何尚書對於迎戰宋賊有何高見?”

 “高見說不上,但是此戰我大越必勝!”何於卻是對李乾德拱手說道,“據臣所知,這宋國的東南海事院乃是最近新設之衙門,究其主責,主要還是沿昔日王安石之邪計,以鑽營海貿,資擴國庫。因其獲益所多,也多圈養水師,故其偶爾偷襲得手,卻也不敢沿江首入我大越腹地,只敢據營而守、遣文恐嚇而己。況且我中夏山林之氣候,多為宋兵不習,如再以精兵阻擊,宋賊必退,那時再談判,便可趁勢將邕欽二州之諸多地界正式收諸我朝,豈不快哉?”

 “李太尉乃我大越之名將泰斗,對於崇賢侯與何尚書之觀點有何見解?”雖然對於李常傑的名氣與影響十分忌憚,但是一旦涉及這種作戰的大事,李乾德還是希望能夠聽到這位老太尉的真知灼見。

 “兵將莫輕言戰事,若言必知彼。何尚書所言這東南海事院的軍隊,確實都為水師,也都為這一年多來新建。但是這東南海事院的主官,卻非常人,而是前兩年在西北的宋夏戰爭中屢戰屢勝的年輕名將秦剛!此人雖只有弱冠之齡,卻是名震西北,是不可小視的對手。”

 “李太尉近年少有出征,太喜歡聽風就是雨了。”崇賢侯不以為然地說道,“不過弱冠之齡的進士之官,多是紙上談兵的誇誇之徒。宋夏戰爭,靠得乃是大宋精銳西軍,正如上回郭逵帶來的部隊一樣。但此次過來的水師卻是南兵而己,本侯願立軍令狀,率領精軍五萬,不將宋賊趕下大海,誓不還師!”

 “唉!”李常傑在內心長嘆了一口氣,並沒有出言反駁,只是將決定的權力交給了國主李乾德。

 一則這些年來,他己經明白年輕國主的想法與擔憂,二則他也行將遲暮。身為一名宦官,他既無在名譽與地位上再進一步的可能,同時也缺乏任何其它方面的想法與訴求。目前他最大的願望就是儘早致仕,並能夠讓他的弟弟或侄子來繼承自己的爵位,也就算得上是這一生的圓滿了。

 “國師以為呢?”李乾德最後問向了枯頭法師。

 “宋行火德,然火畏水。宋兵南戰多不堪,此戰又自水上而來,必將亡於水而歸!”枯頭法師面無表情地說了這麼一句話,顯然卻是支持對宋強硬出戰的。

 這句話對於李乾德的迎戰決心顯然是有著根本性意義的。原本他就是一個不甘退縮的君主,上回對宋作戰的和議,那是面臨著大宋精兵己經兵臨昇龍府下的嚴峻局面了,這次雖然一開始驚聞兩處水營被佔,但畢竟這時對於水師還是不太重視,更是不清楚這個秦剛的底細,若是就被這一封文書就嚇得低頭前去談判,他顯然是於心不甘的。

 “諸卿的意見都挺有理,朕亦有同感。”李乾德終於還是下定了決心,“著兵部即日調集禁軍精兵三萬,沿途再補兩萬,成五萬東征大軍,拜崇賢侯為主帥,東征討伐宋逆。另,黎尚書可派使前往廣南西路,就其東南海事院挑動邊釁,佔我水營一事提出質詢。”

 “臣弟遵旨。”李乾明卻是應承得最快,前些年在與大宋廣南西路的邊境蠶食中雖然得利甚多,但畢竟都是暗地裡的小動作,拿不上臺面的功勞。但是,這次明知進攻水營的宋軍一非西軍主力,二隻是水師新軍,他豈能不抓住這次的天賜良機,堂堂正正地通過正面戰鬥擊敗宋軍!

 何於也躬身領旨。這交趾模仿宋制,禁軍大部分都在京城及附近,所以讓擁有調兵權的兵部儘快調集出足夠的兵力,也不算太難的事情。

 黎伯玉也因自己的提議並沒有被完全否決,而更無所謂。

 畢竟這個時候,還是沒有人敢於在國內挑戰李乾德的威信。

 即使是李常傑,猶豫了半天,還是站出來提議了一句:“水師提舉陳皓正趕往京城請罪,老臣建議由其以戴罪之身再領內河水師,以立功贖罪,同時也更能發揮我大越水師的實力。”

 “準!”這個提議也沒什麼,李乾德非常爽快地就應下了。

 李乾明卻是在心裡冷笑一聲:“果真是個護短的主,吃過敗仗的人,非還要再給他機會,真是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