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502章 大清:新時代洋務

 而這也是為什麼慈禧不願意用西洋產品,依然還按古法的原因,畢竟這洋人的東西,用著用著,不就和漢國產生了聯繫。

 “皇帝,你認為我大清不如那漢寇嗎??”

 慈禧威嚴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同治咬了咬牙,最後跪倒在地,語氣低沉的回答:“兒臣不敢欺瞞,按實力看,確實如此!!”

 等待的“訓斥”並沒有發生,而是一聲重重的嘆息。

 隨後就聽:

 “你們都說要搞洋務,好,那就搞,哀家倒要看看,這洋務搞了,我大清是不是就好了,就比那漢寇強了!!”

 同治偷偷抬頭瞄了一眼慈禧哀愁的表情,隨後又很快低下了頭。

 “皇帝,你說,和曾國藩關係不淺的那個李鴻章,能用嗎??”

 “兒臣未曾見過李大人,不知道如何回答皇額娘!!”

 同治依舊回答的十分有分寸。

 “哼,有用也好,沒用也罷,只要他真的能夠振興我大清,就是讓他主持洋務,又有何不可!!”

 慈禧的話讓同治的手掌明顯抖了一下,很顯然,這個洋務,在他看來,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而越是好機會,那麼誰能主持這件事,就成了一個關鍵的問題。

 而對於同治最關鍵的問題是,那個李鴻章,是不是自己人,這一點,在同治看來,簡直比所謂“洋務”本身還重要。

 畢竟這位李大人若不是他這一路的,而且最後還把洋務搞成了,那麼可想而知他這輩子會是什麼下場,尤其是這位聖母皇太后還很年輕的情況下,難不成真的要讓做第二個“四十年太子”嗎??

 而且更關鍵的是,他活的過四十年嗎??

 同治畏懼的看了一眼上面的慈禧,隨後又很快低下了頭。

 而在上頭的慈禧則是頗為擔憂的說:

 “這個李鴻章,說是要搞什麼新軍,以取代目前的綠營,湘軍,還說要以新式軍法軍規來訓,甚至還說要辦什麼軍校……”

 “你說,這件事是不是曾國藩私下授意,就是為了奪我大清之權??”

 “新軍”二字在同治的腦海裡來回打轉,隨後開口:

 “兒臣以為,既然是新軍,那自然不能讓他們獨管,就像當初的八旗和綠營,這新軍也應當如此……”

 “建兩支新軍,各分旗漢,到時候誰有用,就用誰,豈不一舉兩得!!”

 同治的話,就像是“點撥”一樣,一下子讓慈禧困擾很多天的問題解決,甚至直接讓慈禧對同治皇帝刮目相看,乃至說出了:

 “我兒日後定是一代明君!!”

 只不過這個所謂的“明君”在同治看來,和罵他沒有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他現在連君都不算。

 當這場“母子情深”結束後,慈禧在太監的攙扶下,走出了慈寧宮的大殿,看著帶有餘暉的落日,整個人都惆悵了不少,嘴角喃喃:

 “這大清朝,沒有哀家,是真的不行啊!!”

 …………

 同治九年九月,經歷了來來回回幾個月的爭論,博弈,終於早九月十日這一天,古老的大清帝國,向全世界發出了屬於自己的聲音。

 大清朝發佈了建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變法詔書。

 按照詔書所說,凡是大清下轄領土,都將按照變法之策進行規劃。

 其中首先就是學習洋人搞了所謂的海關,銀行。

 這部分因為屬於財,所以管的極其嚴格,基本上要多僵化有多僵化,但對於一個本來就年紀大的帝國來說,這樣的改良,其實已經是非常不錯了,畢竟再多,可就要出事了!!

 第二條就是招募家境殷實的少年,遠赴西洋求學,學成之後按照成績分配官職。

 第三則是興辦工業的事宜,這部分確確實實還是官辦,商辦不是沒有,只不過只能投資一些日用等輕工業。

 胡雪巖所謂的“以商代官”,目前看來還是受到了內部的強烈抵制。

 第四和第五條基本就是有關於所謂的洋學,這部分主要講的是引進西洋學科,融入大清的“文化”,只不過這個所謂的融入,最後也只能靠搞官辦學堂來完成。

 而所謂官辦學堂,也被認為地方和京畿二等,且所建數目,還要上交軍機處審批,可謂極其嚴格。

 而真正引人注目的氣勢是第六條,第六條規定,在目前舊式軍隊的基礎上,建立兩支新軍,一支以直隸地區為主,又稱淮軍。

 而第二支則是以各地八旗為主要招募對象,這支新軍又被人稱為“八旗新軍”。

 整個洋務變法,基本就圍繞著軍事,經濟,西洋科技來進行,至於更敏感的地方,那是想都不敢想。

 當這份洋務變法出世的時候,整個天下都轟動了,不為別的,就為了其中那句“變法圖強”。

 這大清朝,當真能強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