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503章 中美洲:勳貴和混亂

 第503章 中美洲:勳貴和混亂

 一座高門的建築內,不斷有持槍戴盔的士兵來回走動,士兵的相貌看起來都相當的年輕,與一般侍衛二十五歲以上的年紀完全不同,甚至很多人相貌看起來也才剛剛成年,看起來還算英武的臉上充滿著一股“稚氣”。

 而如果是相面之人看到,還能從那些稚氣之中,看到一股與常人不同的貴氣,這種貴氣不產於後天,他們大多數都產於先天。

 而先天的貴氣大多數都來自家境殷實的富貴家庭。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

 看著周圍那些對自己行禮的“東宮衛戍”,劉宇掃視了幾圈,隨後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些東宮衛戍大多數都來自漢國的勳貴家庭,且多是公士出身,封頂也才伯爵之子。

 至於那些更高的侯爺,不說人家願不願意,就是願意,他們劉氏輕易也不願意用。

 畢竟能夠做到侯爵這個級別,大多數實力其實都不差,哪怕是那幾個目前已經明顯掉隊的家族,在整個貴族圈的影響力依然還是很大。

 家裡也大多有人在朝中為官,且職位都不算低,這樣的家族,從漢國本身來講,好壞參半,從好的方面看,這些家族昌盛,實際也是代表大漢帝國昌盛,甚至從某些方面看,未嘗沒有維護劉氏皇族顏面的好處。

 而不好的一點就是幾十年積累下來,這幫當初被人斥責為“武夫”的新貴,目前也基本褪去了當初的野蠻,處處給人一種“文武兼用”的感覺。

 甚至在如今的大漢,勳貴子弟進軍校,考科舉,對一個家族已經是一個常態,每隔一代人就要入一次,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大漢,可還是“多妻制”,這幫勳貴哪個沒有四五房,七八房妻妾,這女人一多,自然而然子嗣就興旺,而人多就容易出人才。

 哪怕如今漢國選官用人多以漢式科舉制度下產生的人才為最高標準,最後還要經歷一層層的考核升官,但是對於那些浸淫官場,從小懂得人情世故和朝廷內幕的勳貴子弟來說,最難的其實還是風評,而不是所謂的成績。

 畢竟風評這玩意是可以靠互相吹捧出來的,而要想做出實實在在,能夠讓上面叫好的成績,實際是很困難的。

 對於勳貴來說,所謂的風評,那就是一場大型“商業互吹”,就好似歷史上那些所謂的“八才八俊”,其實背後的本質都是自己人聯合起來搞出來博取名望的把戲。

 唯有成績是最難掩蓋的,但是這些其實都難不倒那些個勳貴,對於他們來說,成績是很困難,但如果真的要花大價錢,其實不是拿不出來

 ,無非就是所謂的成本問題。

 而這種事情多數都發生在重點培養的繼承人身上,所謂的庶子,其實是很難拿到家族真正的支持的。

 而加入東宮成為衛戍的勳貴子弟,其實都是庶子出身,屬於被家族“甩出去”的那種。

 當然,用甩出去其實不怎麼準確,正確的來說是讓他們自尋生路。

 而加入東宮成為衛戍將,其實就是他們最好,甚至對於很多人來說,就是他們唯一的選擇,甚至是他們完成命運轉折,最好的出路。

 畢竟有一句話說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加入東宮,沒準等到新皇登基,就是他們逆天改命的時刻。

 太子劉宇,就是他們的主心骨!!

 劉宇站在這棟四合院內,不斷的打量著周圍還算新的佈局,甚至其中的一些材料,他也只是在宮裡才能見到,而這位徐總管一出手就是這麼大方的豪宅,看起來手腕不小。

 但是話又說回來了,這錢是走公賬還是私帳,這裡面就要涉及到很多敏感的東西了。

 劉宇腦子裡不斷思考著前幾天晚宴上,那些人圍在一起對自己獻殷勤的模樣。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出身不凡,且出身都是“豪族”,哪怕是那幾個所謂的“寒門”,其實都是和那些勳貴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繫的,最明顯的標誌就是聯姻。

 而這一點,恰恰是劉宇最顧及的一點。

 畢竟歷朝歷代的教訓都在無時無刻的提醒劉宇,有些事還是“機靈”著點,別玩過頭了,把自家也給玩了。

 “太子殿下,剛剛徐總管請人來了,說是要和您商議一下有關中美洲的事情!!”

 陳少衝來到劉宇身後,說話時,不由自主的抱住了拳,腰身微微下彎。

 劉宇聽到有關於“中美洲”的事情後,立馬回頭,看著對自己的抱拳的陳少衝說道:

 “備車,帶三分之一的衛戍郎!!”

 “是,我明白了!!”

 陳少衝的雙手不斷抱緊,隨後向周圍招了招手,就帶出了一百東宮衛戍。

 【東宮衛戍總計五百,除去留守西京的二百,其餘的三百都被帶了過來。】

 【東宮衛戍外稱衛戍將,以將為美稱,而在內部,尤其是在皇族之人口中,又被呼作郎,衛戍郎。】

 看著正在快速整隊的百人,劉宇瞧了幾下,隨後便在護衛下離開了這座被叫做“西園”的四合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