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481章 二十九年的工業:投資經濟

 事實上,整個美利堅合眾國,在工業上,其實損失不大,畢竟漢國只是拿走了一半的五大湖地區,對於剩下的一半並沒有動,且給美利堅留下了完整的東部。 

 他們假裝中獎,最後假惺惺的上臺領獎,發表所謂的獲獎感言,最後是最後,在一聲聲羨慕是歡呼中,用租來的幾輛馬車拉走了十噸重的麵粉。 

 除此之外就是對整個糧食市場進行改變,收回了很多糧食公司的經營權,並且成立了的所謂的糧食廳,專門負責糧食問題。 

 可以說,那個時候的美利堅合眾國的執行力,遠遠超過了戰爭時期的執行力,甚至哪怕是那些老兵都高呼“美利堅合眾國又回來了”。 

 只不過這終究是曇花一現,或者說,這套辦法只能在糧食產業上有效,甚至可以說,這是當時美利堅合眾國保守派,最後,也是最有價值的反撲。 

 雖然後來湯納上臺後,試圖干預,或者說用他的辦法發展美利堅農業。 

 但是前面留下的那些手段,已經在市場出現了慣性,整個美利堅合眾國東部地區的農業屬性,在經過工業化的掩蓋後,第一次得到了釋放。 

 在最早的時候,因為南方,以及中西部的競爭,其實東部的那些資本,是很不願意投資農業,在他們看來,農業就是這個世界最不划算的產業,他們寧願把錢拆解給那些金融機構,也不願意將錢下放到土地,當然,如果這塊土地下方有礦產,就另當別論。 

 在最早,美利堅還沒有變成今天的時候,中西部和南方的糧食生產成本實際要比人口繁多,工廠密集的東部低很多的。 

 畢竟工業有時候對於農業來說,不僅可以提升效率,同樣可以提升成本。 

 而在沒有大規模農業機械的時代,工業的好處還沒有看到,工業帶來的弊端卻出現了。 

 畢竟能夠在工業上賺錢,誰願意當一個被人揹後議論的“牛仔”。 

 但是在戰後,這樣的情況卻出現了反轉,因為戰爭的緣故,以及後來的經濟危機而導致的失業潮。 

 失業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當時美利堅合眾國的經濟和工業,已經很難支撐那麼多工業人口了,而農業這個時候,又因為糧食的問題,被重點關注。 

 最後也就形成了現在這種幾年翻兩倍的農業奇蹟。 

 不是這個時期的美利堅農業有多強,單純就是因為有大量的工業人口因為現實的緣故,被迫或自願的進入到了農業中,而不是某些美利堅媒體自吹的“美利堅受到上帝庇護”。 

 畢竟如果真的有上帝,美利堅合眾國就不會輸給漢國這樣的異教徒國家,甚至都不會出現,因為印第安人也有所謂的“生存權”。 

 ……………………………………… 

 “歷史的大勢往往是後來才能夠看出來,而大漢帝國的工業如此,沒有人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才會有今天的成就!!” 

 帝國大學工業研究教授羅宇鍾發表在龍武二十九年五月工業報側版的一則短文。 

 在這篇文章,羅宇鍾列舉了目前漢國工業的規模以及成就。 

 對於這些,羅宇鍾用了三個一流,“一流技術”“一流企業”“一流產能”,以及隱藏在背後,沒有講出來的“一流策略”。 

 整個漢國工業,用羅宇鐘的話說就是大,超乎想象的大。 

 哪怕是用再多的言語和數據都很難完全覆蓋這種現實意義上的大。 

 漢國工業經過多年的積澱和不斷的向上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龐大產業鏈,以及在這後面是產業邏輯。 

 在羅宇鍾看來,整個漢國工業的發展邏輯,其實就是投入和產出,最後再擴大改進。 

 而他在文章中舉了一個最簡單的案例,比如目前最火熱的汽車。 

 (經過退補,以及各種各樣的整治,汽車行業再次成為市場的寵兒,汽車股票已經翻了一倍多) 

 在羅宇鐘的故事中,汽車最早的誕生是因為軍隊需要,需要一個不需要馬拉,而且能夠承擔高載重,可以人工操縱的機械。 

 本質上,汽車屬於戰爭的副產品,是真正“誤打誤撞”搞出的東西。 

 (劉鵬:說的對,太對了!!) 

 而在戰後,汽車之所以能夠大規模的發展起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戰後,軍方需要靠甩賣戰爭中不需要的東西,回籠資金,而當時的獨角獸汽車,以及一部分歸屬於軍方的生產線,就屬於重點甩賣目標。 

 而種甩賣,也成為了推進汽車行業發展與誕生的催化劑,將汽車這個本來還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交通工具,完全推向了歷史舞臺。 

 而這種情況,也就是羅宇鍾在文章裡幾次提到的“歷史偶然性”。 

 甚至在他的語境中,石油的誕生,從某種程度來講,其實就是在為汽車的誕生做鋪墊,所謂“煤油”,只不過是照明工具罷了。 

 但也正因為照明這個屬性,使得整個石油行業,度過了早期的那種野蠻生產的市場環境,很輕易的獲得了大量的發展資金,以及發展所需要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