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仗劍行 作品

第152章 人口與自行車

 其中大份罐頭最受歐洲普通家庭的喜愛,因為這樣的罐頭足夠大,夠一家人吃,甚至如果保存的好,能吃好幾天。 

 而小份罐頭和中等罐頭,則面向歐洲的富裕家庭,這些罐頭的包裝也更加精美,食材也更加高級。 

 諸如魚翅罐頭,金槍魚罐頭,鮑魚罐頭,龍蝦罐頭等,多以高檔海產品為主,這也迎合了這個時期歐洲內陸富人,想吃海鮮,但是吃不到的心理。 

 除了這些外,還有一部分就是漢國的工業品,這些商品主要是漢國的橡膠製品。 

 作為橡膠的發源地,漢國利用美洲的橡膠資源,研發改進出了輪胎,而且發展出了橡膠生產線,這在如今的世界,絕對是一件劃時代的發明。 

 而橡膠輪胎的誕生,也預示了一個時代的開始。 

 經過好心人的提點,用橡膠包裹,加上鍊條的自行車誕生了,雖然自行車誕生誕生眾說紛紜,有人說在1790年就被法國人發明了,也有人說了清朝,乃至上千年前,古人發明了,但毫無疑問,人類第一個接近現代自行車,肯定是漢國發明的,這一點劉鵬可以作證…… 

 也因為橡膠產業的發展,整個漢國從馬車,到工廠流水線的機械帶,都被套上了橡膠的外衣。 

 以至於有人說,橡膠產業的發展,就像是讓漢國的工業穿上了外套。 

 而自行車,也當仁不讓的成為了漢國繼棉花和罐頭外,最大的單一出口產品。 

 在海外市場,尤其是在一些偏遠的地方,諸如西亞,非洲北部等地區,一輛漢國的自行車,甚至能換一副完整的象牙,以及一個阿拉伯女人。 

 自行車,橡膠,這兩個對全世界而言都有些新奇的東西,助力漢國走上自主創新的工業大國之路。 

 而在漢國本土市場,因為自行車道出現,也帶動了交通革命。 

 在西京市,乃至金山市等漢國城市,原來的馬車逐漸被兩輪自行車,三輪自行車取代,也因此誕生了一個新的職業……人力車伕。 

 這些人力車伕,不同於後世的那些靠大腿的黃包車車伕,而是蹬著改裝過的三輪車,遊走於城市的大街小巷,靠著拉人頭賺錢。 

 但是這種職業乾的人不是很多,不是因為不賺錢,而是因為自行車產業的大爆發。 

 沒有人知道漢國的自行車產業爆發在什麼時候,有人說是在漢國全面實行流水線生產方式之後,也有人說是帝國銀行給飛馳自行車公司,以及其他自行車公司貸款開始。 

 但是所有人都忘了,在兩年前,內閣發佈的鋼鐵工業提升意見方案書。 

 如果沒有這份有關鋼鐵行業技術乃至產量提升的方案書,漢國的自行車產業,乃至相關產業不可能發展的這麼快。 

 自行車產業也不可能短短几年,就從一開始的默默無聞,到現在年產六萬輛,產值超過六百萬華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超過上千萬華元。 

 而且據漢國工商部的預估,漢國未來的自行車年產量,很可能將在明年達到十萬輛,甚至超過十萬輛,最終達到年產數十萬,甚至上百萬輛的規模。 

 如果說,後世的美國是一個建立在汽車上的國家,那麼漢國就是一個建立在自行車之上的國家。 

 毫不誇張的講,一輛小小的自行車,其背後代表著漢國多個產業的進步,其中包括,冶金,零部件,鋼鐵,橡膠製成,輪胎,組裝,乃至最後的銷售。 

 在目前的漢國,雖然因為產能都提高,每三十個人裡,就有一輛自行車,但這與漢國最終的自行車普及計劃完全不相符。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這個時期的自行車,太貴了,一輛自行車,哪怕打完折,也要七十華元,而出口價,基本都在一百華元以上。 

 可能按照英國匯率來看並不怎麼高,一輛出口至英國倫敦的自行車,到港價,也不超過二十英鎊。 

 但對於工資水平沒有英國高的漢國工薪階層,買一輛自行車,哪怕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也要一年左右的工資。 

 這對於漢國的普通來說,絕對是很昂貴的,畢竟對於這個時期,一家七八口人都屬於正常的漢國。 

 一對夫妻要養的人,實在太多了,畢竟漢國沒有什麼計生產品售賣。(橡膠:我不就是嗎??) 

 所以對於自行車產業,按照工商部的規劃,是按照既要增產,又要降價。 

 其中增產是放在第一步,畢竟任何一件產品,只有達到了一定的數量規模,才能形成價格效應。 

 就好比你投資一百萬造了一個多功能馬桶,你只生產了一臺,伱說這個馬桶值多少錢?? 

 除此之外就是在製造環節,以及原材料上想辦法。 

 其中製造則是加速自行車零配件產業規模化效應,把一輛自行車道數十個零部件分成數十條流水線生產,形成標準化,模塊化,以減少生產中的損耗,縮減其中的成本。 

 上面的這個還好說,最麻煩的則是原材料,這個原材料指的就是橡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