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敢答應嗎 作品

第64章 行商不易(三)

 “戶部今日已經接了這京外府倉,老郭,你們那邊還沒個準信?”眾人邀請鄭直落座,依舊不忙著開席,繼續聊了起來。顯然機會難得,平日並不在這種場合討論公務的幾位長史,終究破了規矩。 

 “應該快了,畢竟夏糧也快到了。”郭瑀拿著摺扇輕搖“還需要留出修繕的空隙。” 

 “那幫殺才俱是莽夫,俺們明明千叮嚀萬囑咐,結果他們為了圖省事,直接毀了倉。”張顯半是抱怨半是解釋的來了一句。 

 “無妨,總歸有地方就好。”王禾笑著回了一句。 

 鄭直自然聽不懂兩邊的黑話,卻明白一點,他又有買賣來了。 

 藩王糧倉自然要建在藩地,奈何憲宗走得早,留下了一堆稚子。年幼在宮內時尚好,可十二歲出宮之後,就必須公私分明,畢竟王府長史司也有數百人需要領俸食祿。 

 因此作為權宜之計,戶部就在張家灣旁為諸位年幼藩王建了臨時的王府倉。申王作為最年幼的親王,去年年底才大婚,更是直到現在才拿到了全俸。究其原因,藩王的俸祿大部分是以糧食等形式發放,糧食不是銀子,需要佔地方。戶部卻不願意為沒幾年將就藩親王再“勞民傷財”。因此,只有涇王就藩,騰退的倉場才能交給申王府使用。 

 這活相比國子監修建學舍,更加簡單,畢竟不住人而是存放糧食。 

 “俺又來晚了。”幾人正聊著,門口傳來動靜。鄭直扭頭看去,是楊儒士,不,涇王就藩在即,特意求了皇帝恩典,升他的兩位舅父錦衣衛千戶楊謹為指揮僉事,儒士楊謙為所鎮撫。所以現在應該稱呼對方為楊所鎮或者楊鎮撫。 

 “今夜有酒有菜,俺們不醉不歸。”郭瑀也不接話,大笑著招呼眾人入席。 

 “俺今日在棋盤街看上一幅畫。”楊謙只好自顧自的解釋起來“是唐寅的《看泉聽風圖》,因是故人之作,就要拿下,卻不想店家忒黑心,要一百五十兩。這才軟磨硬泡到如今。”講完從袖中拿出兩個長紙盒送到張顯和範兆祥面前“這是俺的一點心意,望兩位長史不棄。” 

 這種長盒一般都是裝畫的,畢竟楊謙之前也做了鋪墊。當然到底是不是,誰曉得。不過鄭直突然發現,楊謙送給二人都是畫,他送給二人的都是書。而張顯喜歡收藏各類畫作鄭直也是曉得的。 

 鄭直和範兆祥接觸較多,與張顯接觸很少,所以本著君子之交淡如水,他這麼做無可厚非。可楊謙與張、範二人關係都不錯,此刻卻顯然是以張顯為尊。 

 果然,範兆祥雖然笑著接過,可之後,卻不再主動與對方交流,反而是拉著鄭直和郭瑀說起了《大觀園》“鄭解元家有人在勳貴之家?”因為分別在即,他也就坦誠很多,將長久以來的心中疑問問出。 

 “俺家世代是軍籍,七世為大明戍邊,並無此等榮幸。”隨著《大觀園》影響越來越大,鄭直也考慮到遲早會被人問到這些“俺叔父多年在外行商,見識各地風土人情。再加上他平素喜歡交朋友,自然聽到的也就更多。” 

 範兆祥自然是不信的,旁人不曉得,他還不曉得這書是誰寫的?可越是懂這一點,就越好奇。畢竟鄭直今年才十四,這書若不是親身經歷過,哪能寫的如此有滋有味;若不是文章功底深厚,又怎麼會寫的如此入木三分。 

 相比還未看過後四十章的範兆祥,郭瑀卻更多的是好奇鄭直寫這本書的原型。他之所以對鄭直是原作者這一點深信不疑,就是昨夜的後四十章與前邊的八十章,雖然脈絡未變,骨骼清晰,可是皮相卻差了很多。很明顯,就能讓人感覺這後四十章是別人按照原作者的思路代筆“聽人講英國公府的姻親孫家有人通匪?” 

 範兆祥一愣,同樣好奇的看向鄭直。大家都是人精,英國公府的姻親中姓孫的只有會昌侯家還是個旁支。可為何郭瑀偏偏要強調英國公府,再聯想到《大觀園》,不用講,他的另一個疑問似乎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