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 作品

666. 知識教的困境 占城港.莫祈平 莫祈平……

“糟了,糟了,那些漢人還真的找到地頭上來了!”




正當老實嫂一干人,氣勢洶洶卻又進度緩慢地在洶湧的人潮中艱難前行時,在她們心中一向穩重神秘,威嚴十足的祭司阿美,一離開公眾的視線,卻是就立刻加快腳步,幾乎小跑著從一條被封鎖起來的小道趕到了宗教辦公室,也來不及喝口水,便立刻有些告狀意味般,急急地叫了起來。




“再拖下去是沒用的,大祭司,今天肯定得給個說法——到底允不允許漢人入教,對那些不入教又想來上課的漢人,能不能給他們一個名分——我都上交報告三個月了,你這邊怎麼也該得個回話了吧?再不給個說法,我們還怎麼下鄉去支教?壓不住了,漢人想入教的心思,怎麼都壓不住,就是換人都壓不住了!”




別看她的裝束還是最常見的土人婦女樣式,但對漢語的掌握,已經非常嫻熟了,阿美在下鄉時,特意採用的那種緩慢而有口音的語調,其實只是為了方便貼近教眾,她自己在教內,乃至宗教辦公室交流時,所說的官話甚至沒有地方口音,字正腔圓,標準得和莫祈平如出一轍——




這也說明,她是莫祈平這個大祭司帶出來的嫡系弟子。知識教現在有兩個主要辦公室,一個在占城港,一個在呂宋,聽說呂宋港的土人修士,漢話的福建口音就要多一些,這是因為驢子修女馬麗雅的口音,受到了呂宋華人的影響,有點兒往那邊偏離。所以,知識教的修士互相碰面時,只要一聽到口音,就知道對方跟隨的是哪個大祭司。




當然,這也不意味著彼此就會如何內鬥了,知識教畢竟是個很新興的宗教,再加上體制設計的問題,修士們感受到的多數是傳教任務的繁重,而不是對利益的爭奪——知識教就沒有什麼利益,他們是不允許接受信徒的財物供奉的,一切開銷都由南洋委員會撥給。




說實在的,祭司的報酬對委員會的財政來說,開銷倒不算很繁重,主要是神殿是由買活軍來建的,這就省掉了大多宗教在傳教地區的最大一筆開銷:不論是在西洋還是華夏本土,神職人員到處化緣,倒真的大多都不是為了自己的享受,而是為了在本教區營造出恢宏的建築奇觀來。既然現在這個活委員會包乾了,不用神職人員去張羅,他們也就樂得不必提錢了。




至於說去傳教時,是否會接受教眾的少許吃食饋贈,這個卡得不算很嚴格,道德上的爭議也不大,人們不會因為此事就懷疑祭司們的虔誠——祭司們至少都是認得拼音,也會說漢話的,如果再聰明一點,會說自己的母語之外,還會另一門土人方言,比如說越語的話,這樣的三語人才,於現在的占城港真的很吃香,想要錢的話,隨便跟著城裡哪個大商人都能發財。他們會選擇跟著牛車,四處奔走下鄉傳道,已經是虔誠的體現了。




正因為如此,知識教的祭司,到哪裡都被人高看一眼,便是不信仰他們的民眾,對他們也多是尊重,這也是因為知識教的教義,大概是有史以來最奇葩也最沒有攻擊性的教義了,他們既不否定別的宗教,也不要求教徒去攻擊別的教徒,更不要求教徒奉獻錢財,屬於完全的苦修教派——但和別的苦修派比,苦修又能立刻看到好處。




所以,知識教不論在占城港還是呂宋,都發展得如火如荼,很多原本是婆羅門,或者信星月教的百姓,都會多參拜一尊神明,參拜著參拜著……很自然地就多來知識教這裡,甚至對原本的祭司生出反感來了:都是信神,信知識教,在苦修後能有即時的好處,這是別的教派不能比的,既然如此,別的教派祭司,就只能用恐懼來威嚇信徒了——叛教的人,要遭受神明的天罰。家中的任何不順、痛苦,都是叛教的報應等等。




這樣的說法,也就只能嚇唬一些膽子最小的人了,稍微有點脾氣的土人,誰理你啊?在知識教開智之後,他們的思想雖然還沒有超脫到否定一切宗教的地步,但也無師自通地發覺了信仰最玄妙的地方:這神,不就是我選擇信就信,選擇不信就不信的嗎?




如果我不信,我就不會畏懼,星月教/婆羅門的異教徒,就在不遠的山頭上生活,沒見雷把他們劈死,那……既然如此,你這個老東西在瞎嚷嚷什麼呢?你要不是祭司,只是個陌生人,對我家指手畫腳,說我家發生的一切壞事,都是報應,你覺得我會怎麼對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