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七四七章 日常


                 臨平龍騰保健工廠,工人們熟練的工作著,經過一道道工序,最終成了一瓶瓶的藥丸。

  王言揹著手站在玻璃外,默默的看著他們工作。

  先前國際糾紛的熱度已經被壓下去了,但是後續的影響並沒有消散。因為這畢竟隨著巨大的熱度,走入了有關注的人的視野之中。

  國內的用戶已經有了上萬人,到了這個數字,再口口相傳的威力是很強大的。可以說有這些人的存在,只要他們各方面的推薦一下,基本上中國有購買能力的那麼幾百萬人也就全照顧到了。

  有餘力的,那就是一家好幾口子,每人每月都吃。餘力差一些的,比如年到手二十多萬的,那就兩三個月買一瓶,專供家族下一代。

  說穿了,這個價錢,到最後割的還是那一批中產,畢竟他們的數目更多,賺的錢又是不上不下。真的有錢人,別說12888,就是幾十萬一瓶,人家也是全家當糖豆子嚼,鐮刀還真揮不到人家的頭上。畢竟人家都不用搞什麼資產配置,光是把錢放到銀行裡存定期貶值的利息,都是常人望都不可望的數字。

  不過他們購買力也確實是強,全家都買那是一定的,還會有三四五六七,以及有合法繼承權的孩子們……

  當然說「割」也只是個形容,畢竟大力丸是真有療效,也不過是賺了兩倍的淨利潤。他的定價,也是按照國內的人均收入來的,是經過無數次檢驗的比較合理的價格。

  大力丸能夠明顯感受到身體變化,身體機能有明顯改善,要三到六個月的時間。但在使用者的實際體驗中,一個月的時間就能感覺到身體的好轉。亞健康、老年病,是當今社會的主流。整天擼鐵,一身腱子肉的人一樣虛,稍有些改善就能察覺。

  上月訂購的一萬多人,到了這個月也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療效,自然會復購。同人交流的時候,難免聊些身體話題,自然也會聊到強身丸,買的大家一起誇療效好,一起罵賣的貴,沒買的多數都會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一瓶看看怎麼事兒。

  同樣的,國外的訂單數也在增長,歐美東南亞中東等地的訂單全都有所增加,尤其是中東的大戶。趙阜跟王言說,那邊的人問了大使,確定真實性。大使當然不會給準話,畢竟國內這邊還在反覆驗證呢,只是大致說了一下訂單量以及收集到的用戶反饋。之後中東那邊,就走了外交渠道,聯絡到了王言,先買了一百萬美刀的嚐嚐滋味。

  同時海關那邊也有反饋,近一月強身丸驟然出現,數量與日俱增。毫無疑問,這些都是人肉帶貨的選手。即便算上往返的機票錢,算上美利堅海關的過關費用,核算下來,也比一瓶六千多美刀便宜不少。

  這是剛開始,業務還不熟練,靠著人力往返運輸。它的完全體,是一條成熟的產業鏈。有人在國內找身份證按月購買,有人在一些港口、邊境彙總貨物運出國境,有人在另一些國家負責接收散貨。分工協作,多段配合,一瓶大力丸的價錢,也從12888不斷的上漲,最終送到洋鬼子那裡。

  同時國內警部委督辦,一點點的摸清整條業務線,最終當積累到一定的數量,一定的桉值,直接鐵拳收割,如此往復。國內的老百姓受益了,有膽子犯險的壞人處理了,洋鬼子的錢賺到了,警隊經費補充了,真正的皆大歡喜。

  由此種種原因,這個月初到現在的訂單量已經達到了四萬多單,而這還只是將將半月。這才是真的滾雪球,以前一個月都賣不出去多少瓶,現在已經開始指數增長。四萬多單,國內國外都有,去除了各種應付帳款,結餘的毛利近四億。

  而即便是算上保衛科輪換的十三個精壯的平頭小夥子,整個龍騰保健在冊的工作人員都不到一百人……

  王言熘熘達達的在場內晃悠,看著倉庫門前(),一個個封裝好的小紙箱被送到噴有順風標誌的卡車上,他這裡全都是發特快,運費都是客戶自費承擔的。只不過是走的公對公的月結渠道,運費低了不少。

  容光煥發的趙常春跟著王言一起熘達,講著近一個月的情況。大老闆太忙,基本上一個月才那麼兩回,他就藉著機會,多聊聊。他是半月毛利四億的工廠的廠長,他現在還感覺跟做夢一樣,儘管跟他沒什麼關係,但也不妨他與有榮焉。

  聽老趙絮叨了一堆,王言點了點頭,站在場內的空地上說道:「全自動生產線的事兒已經談妥了,定了兩條,預計兩個半月交付。單條生產線的產能,比現在的產能差不多提升三倍,而且更加的高效安全。這兩個月,你要在這片空地再建一個廠房,容納新的生產線。」

  「是,王總。人員這一塊……」

  「不用,現在這些人足夠。新的生產線只要八個人就夠用了,兩條也不過十六個人。到時候多的人還是檢查藥材質量,打包發貨。」

  王言搖了搖頭,繼續說道:「老趙,咱們隔壁還有前後的幾家廠子是什麼情況你知道嗎?」

  「有些瞭解,兩家做衣服的,一家做軸承的,還有一家跟咱們一樣,是做保健品的。」趙常春說完,感覺有些不妥,遂嚴謹的補充,「是跟以前一樣,都是半死不活的硬撐著呢。不過比我們以前好的一點,是他還算有些客戶,就是騙老頭老太太錢的那幫人。我之前的老闆還有些良心,沒幹這個活。」

  王言有些奇怪的看著老趙,都他媽賣保健品了,你跟我說有良心?

  趙常春不住的訕笑著,他當然看懂了大老闆的眼神,但是他覺得他們確實要比其他人多些良心。不過他就沒有解釋,訕笑不語。

  王言當然也不會糾結這個,接著問道:「哪家要黃了?」

  「都挺難的,雖然是工廠,但還是小作坊的經營模式,保健品、服裝都是爛大街的生意,殺的血流成河,小廠子雖然也有生意,但是賣不上價,賺的都是辛苦錢。您是要再接個廠子?」

  「賬上躺著那麼多錢,肯定要花出去。咱們的藥還是太貴了,能買的起的人終究是少數。我打算組織人手研發成藥,就是差不多類似魚油的那種膠囊,團隊已經差不多找齊了。所以現在我們要找個地方,建立一個實驗室,讓他們開始研究。附近的這幾個廠子你挨個問一問,跟地主聯繫一下,看看讓誰搬個家,給咱們空出地方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