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五九七章 又出獄


                 馬都這幾年混的自然不錯,生意做的好,文章寫的也不錯,編輯的工作沒有耽誤,最後更是坐上了副主編的位置。不過因為生意做的好,而且他也更喜歡那些古董,本來工作的時候就稍稍的有些不著調,到了九十年代初的時候,索性也就辭了工作,還是走上了他的老路。

  一邊收東西,一邊開始寫有關收藏的書,不時的還會跟著老關頭、破爛侯一起去故宮博物院廝混,那邊可都是行家,他相處的也很愉快。

  後來收的東西多了,沒地方放了,就想起了當初一起喝酒時候說的,想要弄一個私人藏館。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韓春明最先提起的,甚至還已經涉足京城的地產行業,並且已經做了幾個項目的情況下,都還沒有自己的私人藏館呢,東西也是如同王言一般,全都分散的裝在幾處宅子裡,再花錢僱人看著。

  因為買地要有用途,說是買地建私人藏館,這麼大一片地方,能批麼?而且藏館要對外開放收費,這個手續一般人怎麼跑得下來。就是馬都,那也是來來回回的跑了不知道多少趟,各個部門的來回溝通,算上一些故宮院長的助理,好幾年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這麼一家‘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也是華夏第一傢俬人藏館。

  這個時間比現實中差不多提前了一年,這是由王言的到來,影響了馬都原本的發展軌跡,讓他賺得更多的錢,結得更廣的人脈。而之所以有如此優勢,依然才只提前了這麼短的時間,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時間越早,想要辦成這種沒有先例事情的難度越大。

  一定程度上來說,馬都是開拓者。全華夏第一家開放的私人藏館,一定程度上,那也是歷史留名的……

  整個展館的佔地十畝還要多一些,佔地面積七千平左右,建築也是彷古的飛簷青瓦,內部則是現代的有玻璃圍擋,讓人只能看不能摸。分作書畫、瓷器、傢俱以及其他的一些雜項,或者是收藏量少的其他東西湊到一起,共是四個展區。

  王言感興趣的當然還是書畫,剩下的那些東西他沒什麼感覺,無他,不中用。事實上,雖然他的茶具酒杯是明朝的,寫大字作用的硯臺更是蘇東坡的,但是這些東西其實都沒什麼用,因為他們都可以替代,是時間,是曾經的名人賦予了一份珍貴的價值。

  他不是買不到茶具、酒杯,至於硯臺,他弄個玻璃的菸灰缸也不是不能用。使用著那些價值連城的古董,跟尋常買的破玩意兒,也沒什麼差別。他用,是因為他有,沒有,他就不用了,並不會去追尋。

  書畫是不一樣的,因為他愛好……

  馬都的朋友很多,橫跨好幾個界,文化、影視、軍政界都有,今天又是他的人生大事,自然是廣邀好友前來捧場。他不請客,人家也不隨禮,就是門口的花籃排出去上百米,外面的車也是停的密密麻麻,可以想見有多少人前來。不光如此,甚至還有幾家的報紙派了記者來拍照採訪,排面不小。

  在烏央央的喧囂聲中,王言揹著手熘熘達達的看著那些裝表好掛在牆上的書畫作品,感受著其中的神韻。正在這時,一個說話聲在耳邊響起:“吆,王爺,您老自己來的?”

  “那還帶八個保鏢是怎麼的?”

  王碩哈哈笑,瞥了一眼王言方才彎腰細看的那幅字:“要我說啊,您老寫的字比這些強多了,馬哥就應該把您老的字掛牆上。”

  “你說的太對了,是小馬不識貨。”王言跟著他一起哈哈笑。

  王碩的發展軌跡大抵也如同馬都一樣,變了,也沒變,在他開始涉足影視圈的時候就已經註定。

  因為他的作品風格稍稍改了一些,不說迎合傳統吧,但是也沒有原本歷史上那麼強烈的倒權威,彰個性。對於其他的文化名人也還是在噴,只不過噴的輕了很多。這是沒辦法的,人紅是非多,總有人想踩著他揚名。

  之所以如此,更多的還是因為他幹了好幾年的編輯,這是一個關鍵崗位,他不能過多的以個人好惡去針對別人。時間長了,這性子也就是平了許多。相比起原本的軌跡,雖然他仍舊頗受爭議,但是處境好了很多,大抵是不會如同原本那般跑到美利堅去避風頭。

  他也照舊的成立了海馬影視創作中心,招攬了一票以後非常牛逼的大作家,出了編輯部的故事、渴望等家喻戶曉,口碑爆炸的好作品。仍舊沒保持兩年就散了夥,而後跟馮褲子這麼個小弟玩到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