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五一章 登基


                 宣和六年,西曆1124年,正月初一,元朔。

  經過一年半的修繕,早都已經落寞,不復帝都風采的洛陽城,在大筆人力、物資砸進去之後,已經新有了風采。時間倏忽二百多年,沒人知道以往帝都如何氣象,但洛陽人們一致認為,現今的洛陽不差隋唐。小說

  影響是相互的,上層可以影響下層,下層同樣也可以影響上層,不過是力度不同罷了。趙宋的社會風氣,總的說來並不很豪放,弱不然也不會有男人往頭上插花以為美。

  到了王言這裡就不一樣了,裡裡外外透露著的都是堂皇大氣。雖然才只是過了一年半的時間,北方的社會風氣已經開始轉向了。這主要歸功於北方的幾十萬大軍一路平推,滅了不知多少的小家族,連帶著平了不知多少冤桉,又不知重新分配了多少土地出去,由此豎立起來的王氏皇朝的權威。而慕強是人的天性,在如此強權的庇護下,人們與有榮焉。自然而然的,社會風氣就會隨著帝國氣象而改變。

  其實還是生活好了,百姓有錢了。畢竟再強大的帝國,乾死無數外邦蠻夷,結果自家百姓窮的買兒賣女吃土啃樹皮,那也是白費。更何況現在王言也只是才剛剛清理過北方,南方還在割據呢。

  在過去一年半,剛造反的那半年沒什麼,正處於新政府的磨合期,再加上只有北方的地盤,那一年的歲入只有七千萬貫。其中商稅站一部分,農稅站的比較微弱,剩下的都是抄家抄出來的。到了今年,雖然還沒有統計完成,但是按照戶部給出的預估數據,歲入直接幹到了兩億左右,戶部主官拿腦袋保證,上下出入不足五百萬貫。

  這一年的歲入成份就複雜了,因為抄了那許多地主大戶的家,分出了許多的土地耕作。儘管多數都是十五稅一,儘管現在的糧食產量都不怎麼高,但是算上遼東以及華北平原除北京那一片之外的土地,基本就是現在可耕作土地的大半,也是收上來許多糧食。

  雖然農民們辛苦一年,可能還是無法保證溫飽,只能保證不再餓死人。但是沒關係,畢竟北方種地的時間,一年就那麼長,剩下的時間到處都是活。各地方的陸路水利,還有大運河的修繕等等,雖然不管飯,但是給發工錢。這邊不想幹,也可以給那些商人幹活。都是有最低薪水的,誰敢剋扣,只要報上去那就是破家的罰款。若是還摻雜著官商勾結,那就是抄家幹活。

  人們手裡有錢了,那就會去消費,消費了,商家就賺錢,然後商業收的稅不說重吧,卻也不低。而現在整個北方都是大工地,有點兒腦子,家裡有點錢,拉起人來挖山砍樹燒磚的,那就能賺錢。朝廷可不是原本的朝廷,向來用錢說話,徭役都廢了。如此一轉起來,社會情況良好,商稅又是一大塊的收入。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一年基本清掃了北方心有不甘的各種地主士紳,那都是人家辛辛苦苦的積累好幾代的財富。這才能在此情況下,還有兩億之多的歲入。

  至於糧食等等倒是無所謂不夠吃,一來種地的那些就足夠養活很多人。二來他有海貿船隊到南海貿易,收購香料、糧食等等物資,只要能夠航行,船隊都不帶停的。三來養豬、雞、鴨、鵝等等就從來沒停過。在他造反之前,山東、河北之地就是養豬大省,產量不低的。四是西夏沒有白打,那裡有牧區,還有地,他改了畜牧的稅,不至於讓人家養動物吃不上肉,反而是飯要珍貴。五是經由西夏,打開了通蒙古的商路,跟那裡的人做牛羊生意。

  總的來說,現在他治下的北方,就是能活著,有奔頭。畢竟才只一年多的時間,他能做到現在這些,已經是最大能力了。而且這更多的,是趙宋的老本被他一次透支。剩下的,還是要靠著時間積累,慢慢來。

  瞥了眼不遠處站著,晃晃悠悠瞌睡的老丈人,王言搖頭一笑,甩著繡有五爪金龍的明黃龍袍,大袖子在空氣中抽動,啪的一聲脆響,帝冠冕旒隨著身體的輕微動作來回晃悠,嚇的趙佶一個激靈清醒過來,抬頭看著好女婿笑吟吟的眼神,沒好氣的吧嗒了一下嘴,偏過頭去不再看。

  老丈人是舒坦的很,即便下來了,沒有王爵,但那也是前朝皇帝,女兒也是王言當年明媒正娶的當家大婦,本身人家還有無數奇珍異寶,沒人敢與他找不痛快。最近一年多,也不折騰了,以前修道,現在也是修身養性。反倒看著精神許多,少說還得再活個二三十年。

  王言踩著凳子上了奢華的由十六匹馬拉動的巨大龍攆,在其中的龍椅上安坐。一旁時刻關注著的大太監,回頭看了一眼已經上了十二匹馬拉動的鳳輦,以及皇子皇女們在後邊,歲數大的走著,歲數小的也在那裡像模像樣的站著,兩邊的百官也準備完畢,拂塵一甩,高聲大喊:“起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