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一九四章 給我做婆娘

  種地當然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這裡是他進攻防守的前線。如果他要幹皇太極,在這裡直插遼陽,不到三百里的距離,兩天可至。如此,也能保證錦州城的安全。

  而且後金和大明中間是有個緩衝區的,原本盤山這裡是駐紮了一些人馬的。不過看到三千人馬過來,非常識趣的讓出了這個位置。

  次一級的四個千戶,駐紮在錦州前五十里,今義縣附近。在過去就是之前他折騰的阜新附近廣寧後屯衛。

  最後的戰鬥力垃圾的五個千戶人馬駐防錦州城,王言親自帶著往死了練,加上一幫子嗷嗷叫的軍戶不斷的補充,不斷的拔高底線、擴充人手,向前兩者遞進補充。

  如此勢成進攻姿態,遠望遼陽窺視盛京,近取廣寧。同時既能向西北方的草原試探,又逼著皇太極增兵守門,沒事兒就拉出人馬擺開陣勢小幹兩仗耗著玩兒。既消耗了皇太極的後勤,又練了兵,還順帶著幫一票匠戶實戰檢驗武器性能,直接改進調整升級,全了好幾個美。

  人口方面,他大哥大是督師薊遼的王之臣,行事很方便。自從上個月開始,就已經陸陸續續的把之前高第帶跑到關內,到現在都他媽沒安置好的一票難民給送了回來。甚至王之臣那老小子都沒收銀子就高高興興的給辦了,因為這算是他的政績,還是很大的一個。

  難民拖家帶口的,差不多能有個四萬多不到五萬人,馬上入冬了,王言就沒再要,等先把這些人安置好了再說。

  這些人基本上都安置在了錦州周圍荒廢的村子裡,要是重新建村耗費太大,王言頂不住,就現在這樣他手裡的錢都有點兒不夠用呢。而為了避免皇太極那個老王八跟他學派人偷家搞破壞,上來就是民兵自衛,包括附近駐軍一系列嚴密的、交叉密集的巡邏路線。保證一出事,第一時間能到位開幹。

  說實話,他偷人家的時候是真爽,到現在面對面防禦,還是挺難受的。畢竟總是會有漏洞,不可能真正的面面俱到。

  有一句話說的好,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等再過倆月,他的兵練的差不多了,又入冬了,他還得親自帶人去折騰。這把他手裡可是有了一萬多人,出去幹仗打底都是一兩千了。加上他升級了武備,皇太極合村並鎮,正規軍加上民兵一起上都不好使。除非再來個合鎮並城,但那就跟自殺沒啥區別了,皇太極一定會死無全屍。

  皇太極現在都沒被拉下馬,不僅活的好好的,發號施令還有人聽,就夠牛比的了,王言不相信他還能更牛比。

  最關鍵的一點,王言最關心的造船事宜,到現在過了兩個月了,也沒什麼大進展。他送了不少銀子,這才在工部、將作監弄來了一批工匠。多數還是造內河船隻的,造海船的只有為數不多的幾人而已。

  這可是正經耽誤事兒了,王言都想著直接發兵幹到江浙一代,把那些幹走私的大家族全他媽的屠了完事兒。

  最後還是實力讓他認清了自我,只能是慢慢來。綁架、暗殺、威脅這個那個的,都交由了暗衛辦。

  這幫人嘴上喊著反對開海,自己倒是掌握關鍵技術,賺了個盆滿缽滿,還一點兒稅都不交。王言看的都有點兒饞了……

  就在王言思維發散,想著將南方海商、地主家族連根拔起,直面金山銀海的時候,王明走了進來:“稟大人,南下的兄弟們回來了,人在您的府上。”

  王言點頭道:“可還順利?兄弟們沒受傷吧?”

  “順利,太順利了,除了一個兄弟被樹枝颳了臉,那是一點兒傷都沒有。大人,您不知道,回來的弟兄們說那京營還有錦衣衛的三千人馬跟本就沒有反擊,讓咱們三百兄弟打的滿地打滾,抱頭鼠竄。”一說這個,王明來勁了,搖頭道:“早知道咱派一百,撐死二百也夠了。還廢了那麼大的勁往關內運裝備什麼的,真是……”

  其實也沒廢多大勁,他王某人送出去那麼多銀子,這點兒牌面沒有嗎?

  “不能行險,咱們的兄弟每一個都金貴的狠,可不能平白丟了性命。”搖頭一笑,王言道:“走,回去看看。”

  一路溜溜達達的自軍營往將軍府走去。

  隨著接受的那些難民一批一批的安定下來,城中也有了幾分人氣,不再是往日的冷清。雖然沒有多少商家,難民也沒有錢,但是王言是不關城門、沒有宵禁的,難免有好奇的人或者是膽子大的跑出來瞎晃悠。

  不論是關內的軍隊,還是九邊的軍隊,就沒有一個好人。打外敵比誰跑得快,欺負自己人比誰下手狠。

  軍紀是一點一點養成的,信任是一步一步培養出來的。

  自寧遠一戰打完,王言功升千戶以來,對於軍紀,他是格外重視的。不求達到後來子弟兵的程度,但也不能差的太遠。為此,王言正經砍了不少人。平時還有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不斷的告訴他們,什麼是國,什麼是家,國是誰的國,家是誰的家。再加上他給的確實多,所以到今天軍紀已經正過來了,新入伍的兵,自有那些小旗、總旗立規矩、教做人。

  而難民過來的這一段時間,鄉村建設,房屋修繕什麼的,除了軍戶,王言也是分批的派出了正規戰兵幫忙的。在這過程中,也促進了軍民融合。

  同時,為了社會治安,防止偷盜、鬥毆、拍花子之類的事情發生,為了防止皇太極過來的那些二十四小時輪換的巡邏小隊,連帶著一些預備役軍戶,是直接充當了警察。有事兒直接找就行,不給辦事兒的就到錦州找王言。當然,還是很少有敢來找王言的。直到王明手下的糾察隊,發現了之後,處理了幾起,傳開了之後人們這才相信。

  有了開頭的,就好辦多了。這一個多月,王言正經的處置了一批人,務必要把這個觀念給立住。誰敢不辦事兒,他就辦誰。

  要不然以原來這些大頭兵的操行,那可真叫個‘軍爺’。雖然荼毒日久,這個稱呼到現在也難改,但現在明顯的是有改善的,以後還會越來越好。

  其實現在錦州城周邊的狀況,說一聲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一點兒也不為過。一方面是有來回巡邏隊伍的威懾,一方面也是這些人真窮,是真沒有啥東西讓人惦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