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一九四章 給我做婆娘


                 朱由校走了,十七歲的朱由檢上位。

  王言自官方渠道收到消息已經是五天後了,是滿桂差人通知的,還讓他去寧遠開了個小會。

  開會的目的自是不用多說,主要就是討論一下子朱由校沒了,朱由檢還會不會在遼東執行之前的方略。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又是一朝的令,他們跟這朱由檢也不咋熟,誰也不知道他上位會不會整治遼東。

  王言也沒提出什麼建設性的意見,就是忽悠了一下滿桂,跟他倆分析了眼下形勢給他漲點兒自信。而且遼東大哥大王之臣也不是白給的,就不信他沒有打算。

  關於朱由檢會不會整治遼東,幹倒皇太極,收復失地,王言是有數的。

  他就是拿腳丫子想,朱由檢一個十七歲,熱血方剛的少年,又幹出了弄死朱由校的事兒,那一定就是我行我上的典型。

  遼東情況與歷史中還大有不同,原來這會兒是皇太極按著大明捶,現在經過王將軍一番折騰,不說大明能打的過皇太極,但有優勢是一定的。

  自四月份錦州之戰一直到現在,皇太極還沒穩定住局勢呢,物價依然高漲,依然是一團亂麻。寧錦之戰傷亡,沒有搶到物資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跟察哈爾打的時候傷亡也不小。而得的物資基本上勉強能維持住形勢就不錯了,在大明一票豪商、文武官員白手套的幫助下,這才到現在都沒崩。

  但形勢絕對不容樂觀,三年不敢說,兩年內他絕對不敢南下。

  朱由檢又不是傻子,雖然沒有經受過正經的帝王學教育,但人家怎麼也是個王爺,加上其本身就聰穎好學、博覽群書,見識還是有的。如此,他又怎麼會看不出現在遼東局勢呢?必然是想要幹一把的。畢竟沒有一個帝王可以拒絕收復失地、開疆拓土的大功績。

  但想和做是兩碼事兒,八大晉商朝中扶持的人手,遼東一票文武的利益相關,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參與者,阻力實在是太大了。大到朱由檢若是一意孤行,也容易玩兒水。

  而且他現在剛上位,手裡也沒什麼權力。魏忠賢現在還把持著朝政呢,想有什麼動作也不是短期內能成行的。

  都當上皇帝了,怎麼可能容忍身邊有個站皇帝?歷史都有,電影也演了,他們倆高低得幹一把。大明的情況也不是倒了魏忠賢,沒了閹黨就能解決的。上上下下一盤棋,牽一髮可是真的動全身,想要經略遼東,收復失地,早著呢。

  跟滿桂陳述了一番利害,穩一穩大哥焦躁不安的心也就是了,真的沒有太擔心的必要。

  文官是不把武將放在眼裡,但那也得分情況。因為王言的生意,遼東上上下下,無論文武,有一個算一個,人人有份。而這邊的文武官員,有魏忠賢的人,有東林黨的人,還有其他什麼心學門人,武將一邊抱團取暖,一邊又投靠文官,就這亂七八糟的,誰敢動遼東?

  再說了,就是朱由檢空出手了,朝堂上也沒有阻力了,遼東文武也戮力同心了,他王將軍也不答應啊。要是掃平了後金,收復了遼東,他王將軍上哪兒做土皇帝去?

  朱由檢上位,對王言有影響,但有限,總的來說關係不大,他的目光始終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

  這兩個多月過去,錦州城的一應事務早就理順了。

  物資、銀子肯定還是不夠用的,畢竟這錦州城百廢待興,有多少都不夠往裡砸的。但已有的一些生意,支撐他這個小攤子雖然有些捉襟見肘,但也能維持。

  而且他最近又搞出來的工業革命的引子,紡織機械,自蒙古那邊的部落手裡收購羊毛,回來經過一系列的處理之後織線,製衣。

  當然一開始弄,收購的羊毛量不夠,貨也不是太多。畢竟現在已經是秋天,馬上就入冬了,大部分產量先可著自己人來。他的手下現在穿的基本全是這玩意兒,軍戶及其家屬半價,戰兵免費配發。他王某人及一些高級軍官穿的當然不同,都是羊絨的。

  在滿足自用的基礎上,只有少量的貨流了出去。但因為其便宜,保暖,遼東以南的部分北方地區已經有了一些名頭。估摸著等來年第一波羊毛下來,能不少賣。

  機器都弄出來了,當然不只是織羊毛。還在外購進了大量的原料,加上他手裡的染色配方,打算到時候弄出來賺個中間價。他不能弄太多出去,畢竟南北方一票人靠這玩意兒吃飯的,整不好容易遭到反噬,還得徐徐圖之。

  其他的工業基礎,倒也沒什麼太多的。就是弄出了精度差不多夠用的車床,開爐練出了一些好鋼,蒸汽機初步弄出了原型……

  至於燧發槍、無煙火藥,他早就弄出來了。畢竟這玩意兒也不比火繩槍難多少,就是後邊換個裝置而已。只是以前他沒實力,這才沒有列裝。現在他成功上位將軍,這玩意兒最近正在加足馬力生產。同時一票大匠正在研究膛線、定裝彈的應用。

  以他現在的工業基礎,想要弄出十八九世紀那樣的槍炮可能費點兒勁,但時間足夠一定可以,畢竟他是有目的的,並且掌握著那些資料,不斷的在往那個方向升級。他要是專門可一個往上點,Ak他都能整出來。

  手裡的兩萬戰兵也已經整合完畢,裁汰了一部分老弱,以及一部分被降為預備役軍戶之後,剩下了一萬兩千多人。

  之前他手裡一千人的時候,都不能保證部隊戰鬥力的均衡發展,更不要說現在一萬多人了。同樣的,按照實力分成了十二個千戶,讓強者恆強,弱者向強者靠近。

  最強的三個千戶駐紮在盤山,也就是今盤錦附近。後世這塊大米挺暢銷的,王言打算到時候在這邊找老農屯田育種,等他把整個東北拿下之後,在黑龍江這個大後方,種地。

  糧食種子這個王言一直有注意,暗衛也一直在外面尋找,畢竟他的任務就是讓華夏人都吃飽飯。

  這會兒辣椒、玉米、地瓜都已經傳入了,不過主要是在南方沿海地區。還有土豆這會應該也差不多,沒到也是在東南亞那一票小國中,有個年把的差不多就都能弄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