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一九二章 王將軍


                 時至六月,北方大地肉眼可見的熱浪升騰,燥熱難耐。

  錦州,城南,城牆上下勞作修築城防的軍戶、匠戶們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城門口三三兩兩,不時出入的行商或是辦事兒的夥計們也是躲的老遠,看著遠處的兩夥明軍指指點點,偷摸的說著閒話。

  今天,是上邊下令換防的日子,這座剛經過戰火摧殘,承載著大明收復遼東偉願的前沿軍事重鎮,迎來了新的主人。

  “恭喜王將軍高升了啊……”趙率教複雜的看著面前雄姿英發的少年郎:“想不到啊,你小小年紀就以經到了此等地步,前途無量啊……”

  王言拱手,非常謙虛的笑道:“總兵大人過獎了,您才是我努力奮進的目標啊,哈哈……”

  趙率教原來跟滿桂兩人關係不錯,之前寧遠一役,後金兵圍寧遠三天,當時趙率教是駐守山海關,結果沒有發兵救援,滿桂不高興了,倆人鬧的挺不愉快。當然,不愉快歸不愉快,做生意的事兒滿桂還是給了趙率教的。衝的不是人,是趙率教總兵官的位子。

  這次滿桂救援錦州,途中大勝,兩人關係又好了不少。這也正常,他們倆這次立功都是相輔相成的。趙率教要是沒挺住,就沒有救援這一說。同樣的,笊籬山一戰若是沒有打贏,說不好錦州也就沒了。滿桂救了趙率教一命,趙率教拿命硬頂,送了滿桂一場富貴,最後皆大歡喜,大家升官發財。

  這次核定戰功的速度比較快,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完事兒了,比上次寧遠一戰快多了。自撫順以來大明難得的一場勝利,下邊人要是敢辦事兒拖拖拉拉,就看朱由校、魏忠賢,以及一票東林黨大佬砍不砍人就完了。

  之前爭的就是這次錦州大捷,到底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功勞大,還是一票清流文官組成的東林黨功勞大。至於其他的小黨,雞毛用沒有,在這兩方人馬面前都是弟中弟。還是最後朱由校搞了個平衡,都是大明幹臣,都有功勞,平息了這場幹了半個月的紛爭。

  最後核定完成,袁崇煥依然如歷史上那般,只是象徵性的加了以及官階,口頭表揚了一下子就完事兒了。

  朱由校這把對袁崇煥意見挺大,來來回回溝通了好幾天,就死守寧遠一點兒動靜都沒有?最後還是逼急了不得不發兵救援的。要是早發兵是不是戰果能更大?是不是他就不用提心吊膽的吃不好睡不好了?給個安慰獎,沒擼他就不錯了,還想要什麼自行車?

  也是如此,魏忠賢揣摩上意,開始彈袁崇煥,最後給彈成了這樣。

  但袁崇煥不服啊,他覺得這場勝利,完全就是他之前練兵、屯田、築堡的策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這場勝利,就該是他功勞最大。憑啥其他人都他媽的升官發財,就我老袁啥都沒有?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嘛?這能忍?當然不能。

  所以袁崇煥上疏辭官,然後朱由校一臉欣慰‘嗯,這老小子懂事兒’的表情,愉快的同意了這個請求,讓袁崇煥收拾收拾走人了。隨後,又調任了之前力保滿桂的王之臣做遼東大哥大,任督師兼任遼東巡撫,仍駐紮寧遠。

  說起袁崇煥,這把也是沒人保他,加上朱由校確實是對他有意見,保下來也不值。本來袁崇煥算是東林黨外圍成員,寧遠一戰上位之後,魏忠賢想要收歸己用,但袁崇煥不懂事兒,這才有了魏忠賢弄來一堆人過來架他的事兒。

  後來袁崇煥也不道咋想的,要給魏忠賢建生祠,可能是想服軟讓老魏放他一馬。但他這麼做,就惡了東林黨大哥們,嗯……反正他操作挺讓人看不懂的。

  不管怎麼說,袁崇煥是下去了。

  這把錦州大捷最大的功臣,滿桂、趙率教、王言三人,滿桂和趙率教倆都是武將巔峰了,官都加了一堆了,再往上就是封爵了。但這麼一場戰鬥明顯的功勞不夠,最後雙雙蔭子世襲指揮使,賞了三十兩銀子,御賜飛魚服。滿桂仍然任遼東總兵官,但只有他一個總兵官,這邊的兵馬都歸他節制。趙率教則是調到薊鎮任總兵官,也是隻有他一個。

  王言就牛比了,直接升署都指揮僉事,加昭毅將軍,實任參將,提領兵馬兩萬,駐防錦州,還蔭一子做百戶,賞銀二十兩。

  這是他自從升了守備之後,砍的那些人頭,以及這一場錦州大捷功勞堆積,加上他王某人懂事兒,給魏忠賢送了厚禮,再算上朱由校高興,一下子就上來了。直接從原來駐守一地的小小守備,變成了駐守一邊疆重鎮的實權將軍。

  這也是為什麼趙率教叫王將軍的原因。

  對於王言上位,其他人反應不一。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的九邊之中,確實是王言這個不滿十八歲的少年最能打。那麼朱由校把這麼一個能打的人安排在錦州,可見就不單單是防守那麼簡單,必然是要向北打的。而要和建奴打仗,他們還是在後邊待著好點兒。打贏了落不著好,打輸了,這些年都砍了多少將軍了?還是讓這孩子去吧……

  文官當然也不同意,軍國大事,怎可託一小兒之手?當然他們的心思是不想朱由校有衷心的軍隊。至於王言手握兩萬人,就是八萬,那也是一個小小的武將,不在他們眼中,都是門下走狗。最後還是朱由校給了文官兩個位置,又鼓動魏忠賢開幹這才平息了王言上位的爭議。

  “你小子啊……”趙率教笑呵呵的拍了拍王言的肩膀:“錦州交給你了,好好幹,走了……”

  王言躬身抱拳行禮:“恭送總兵大人。”

  趙率教頭也沒回,只是騎在馬上擺了擺手,帶著一票家丁疾馳而去。

  直到看著趙率教帶人走遠,王言大手一揮,高聲喊道:“兄弟們,進城。”

  後邊的一票大頭兵齊聲喊了三遍,跟著自家將軍大人雄赳赳氣昂昂的排著整齊的隊列,在齊刷刷的腳步聲中進了城。

  隊伍前邊是戰兵,後邊是軍戶伙伕以及一票的醫生、匠戶及其家屬什麼的押著長長的車隊。

  這把王言是把家底都搬過來了,錦州就是他以後的大本營了。而且現在他在遼東這裡行事真是太方便了,他大哥是滿桂,節制遼東所有兵馬,滿桂的大哥是王之臣,軍政一把手。合作這麼長時間了,滿桂對他也放心。現在打仗都不用問滿桂了,打完了回頭報個捷就完了……

  話是那麼說,但辦事兒還是挺費勁的。畢竟這寧遠城中有魏忠賢派來的乾兒子監軍,還有文官署理民事,這倆玩意兒都是掣肘。不過問題也不大,用不了多久,估計這倆人就是自己人了……若不識抬舉,指定好不了就是。

  進城之後,王言同監軍以及那個文官聊了一會兒也就算了。監軍還好,人家是魏忠賢乾兒子,後臺硬,王言給點兒面子也是應該。那個文官就不行了,只是一個七品官而已。但凡是有點兒後臺,也不至於被髮配到前線來。當然了,但凡是敢來的,心裡還是有點兒抱負的。

  將軍府邸,一票小弟在灑掃歸置東西。

  王言坐在中堂上首,下首的孫富貴放下茶盞道:“大人,接下來怎麼安排?”

  孫富貴命好,之前笊籬山那會兒,就跟王言身邊迎著衝,僅僅是肩膀被射了一箭,又被砍了幾刀而已。

  他挺過了這一把,王言也不打算再讓他上戰場了,再說以後也沒他上陣的機會。以前孫富貴辦事兒就挺妥當,以後王言打算把他安排在老家統籌後勤。

  “清點一下城中物資,把咱們的家底都算上,看看能養多少人,統計出來報給我。至於現在進行的修築城防工事,主要修繕一下就好了,不用下大力氣修什麼碉樓。現在這些工事防守個十天半月的問題不大,而且咱們要做的是禦敵於外,不是讓人家到城下跟我們叫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