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夫特異態學筆記 作品

第五十九章 瀆神

  跳脫如此的思路不是一時靈感所能成就,要麼是積年累月的構思,要麼是有原型可以參考,加以現成研究基礎填充細節。

  李斯頓翻開書,折回教授讀到的部分,試圖在裡面找到參考內容的蛛絲馬跡。

  作為一位在此專業投入多年的專業人士,細讀下不難找出其中端倪。

  在老書的描述中,造成內容和真實情況的差距的,是作者對“有效”的想象。相較於某些“長得不太聰明”的實際結構,作者把肌肉和骨骼的位置安排到了更容易發力的地方。

  也就是說,在同樣的大體輪廓下,按照作者愛德華的最初想法,運動系統的功能性完全可以更強。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繪圖中的一些部分,與實際產生了一些明眼人能直接看出的形態偏差,直接按“理想狀態”安排。

  不講道理、背離實際,只求效用的態度,與教授創作的這個“全新結構”如出一轍。都是把生物組織當零件,去構思一個完美好用的“機械”。

  這是他能找到的最佳形容詞,只有那些被有意創作出來的東西,才會趨於極強的實用性。自然的生物,無論是多麼強健、智慧,肯定都有天生無法改變的缺陷之處。

  一個利用“人類零件”構建的非人之物,未免太異想天開了。

  然而那張草圖中蘊含的,不祥的真實感始終在心頭縈繞,使人相信它確實有存在的可能,或是對照切實存之物落筆繪成。

  李斯頓繼續向下翻去,在章節的末尾,本應該是結語與總結的位置,被一條無法形容的肢體所佔據。

  與卡爾曼的草圖不同,這張手繪圖稿精緻細膩,結合了之前所有想象性的“完美”結構,拼裝成一條脫離陸生動物形態的、可以不受限制活動的長條狀細肢。

  彷彿是作者的偏愛,要讓它獨立存活一般。在肌肉與骨的間隙,填充了恰到好處的臟器與脈管。

  在背後的淡色虛影裡,它以超常的角度扭動,發揮了拼裝關節的最大活動度,柔韌異常。

  這種姿態讓李斯頓聯想起水生軟體生物的腕足,被切下後自行在砧板上捲曲、舒張。可這又明明是自己最熟悉的結構重組而成,脫胎於常理常識,捏造“完美”而畸形的肢體。

  又或者它才是骨骼肌肉本該長成的模樣,而人類軀體才是浪費功能的畸形呢?

  沒有註解的手稿旁留有與作者字跡截然不同的批註,用語比刻入紙張的筆鋒更尖銳。

  “毫無邏輯的狂人,脫離實際的臆想,褻神之行……”

  書寫者似乎是在盛怒中用文字發洩自己的情緒,其中敵意擱著久遠的時光依稀可見,憤恨到口不擇言,用最激烈的詞語來攻擊一頁紙上的配圖。

  一筆新墨畫出的斜線將大段激烈的言辭劃去。不知為何,李斯頓從中看出了隨意和不屑的意味,跟平時教授瀏覽不成器學生提交的文章一樣,把成片不知所謂的內容刪減一空。

  用批閱的口吻,卡爾曼在下面簡短地寫道:

  “庸人永遠不可理解天才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