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53章 成立裝備工業司!

 蘭新志在寫發言人員姓名的時候手都在抖。

 這個記錄本上,除了記錄人員,也就是他自己之外,此前就沒出現過廳局級以下的名字。

 而常浩南在此之前就已經打了很久的腹稿,幾乎是馬上就回答道:

 “各位首長,我覺得肯定是抓大放小,原機械工業部那樣事無鉅細都要統籌規劃的方法,咱們不可能有那麼多人手,也未必符合新時代的要求,所以,只要對於那些能夠影響到國家發展的關鍵裝備和領域進行管理就夠了,這樣以點帶面,就可以帶動不少技術發展。”

 “至於新部門的名字嘛,不如就叫裝備工業司如何?”

 常浩南說完自己的想法,看了看旁邊的一群大佬。

 當領導真正想要聽到下屬意見的時候,是肯定不會自己首先表態的。

 所以丁高恆維持了沉默。

 “裝備工業司……倒是不錯,聽上去還能跟軍工扯上些關係。”

 張東旭首先點了點頭。

 當然,明面上說的是贊同命名,實際上就相當於表示自己支持整個想法。

 他出身電子工業部,之前在常浩南和14所一起搞干擾設備,以及後面立項預警機的過程中就對後者頗有好感。

 “是啊,只不過我們這個不是武器裝備,而是重型製造裝備,跟他們玩個文字遊戲……”

 辦公廳主任也跟著表態,多個部門對於他來說只會是好事,自然不可能反對:

 “另外,我建議,原機械工業部下屬的高校,是不是也可以納入進來?”

 他能想到這塊自然是因為過去的慘痛經驗,當年船舶工業部轉改成為華夏船舶工業總公司,並劃歸國防科工委管理的時候,就沒人太在意這個事,直到上滬交通大學被劃歸到教育部,所有人才想起來追悔莫及……

 “這個……可能不妥吧,至少不能全都吃下來。”

 剛剛一直沒說過話的懷國莫搖搖頭:

 “咱們這裝備工業司至少名義上不是繼承原來的機械工業部,職能重複一點也就罷了,要是連學校也全都划進來,那就是演都不演了……”

 “倒是可以考慮把廬州工業大學划過來,未來那個航空工業園不是要放在廬州麼,怎麼也得有個屬於咱們科工委的學校提供配套不是?”

 常浩南想起來了前些天他寫的那份報告。

 “但還是湘省大學更好一點吧?”

 很快有人提出不同意見。

 “不是說了要低調嘛,現在畢竟還在入世談判,wto的面子總要給一點……”

 有人解釋道。

 “話說,我記得不是還有個燕山大學麼?機械工業部下屬的。”

 “燕什麼大學?”

 “燕山大學。”

 “什麼山大學?”

 “……”

 顯然,這所學校的存在感不是很強。

 蘭新志又一次合上了手中的記錄本。

 這種像菜市場買菜一樣討價還價的場面,總歸還是要回護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