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廿二 作品

第424章 我,就是標準

 第424章 我,就是標準 

 一直到常浩南走上講臺,把筆記本電腦連在投影儀上,整個教室因為他而引發的風波才逐漸平息下來。 

 環境甚至比劉洪波進來之後更加安靜。 

 因為所有人都翹首以待,想要看看這位跟自己年齡差不多的教材作者,到底能講出什麼花樣來。 

 在編寫這本教材的時候,因為考慮到了未來可能還會有本科生教學的需求,因此常浩南在前面幾章中加入了很多諸如向量、矩陣、張量之類的基本數學概念,基本相當於把線性代數的內容概括性地重新講了一遍。 

 不過現在既然是研究生課程,那肯定不可能再從這種基礎部分講起,而是直接進入工程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有限元法導論。 

 當然,第一節課,按照慣例,倒是不會涉及太多過於複雜的內容。 

 “很高興能站在這裡,給大家上這第一節有關數值模擬原理與方法的課程。” 

 常浩南並沒有馬上開始知識性的內容,而是開了個略顯輕鬆的玩笑: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我們數學老師經常跟我們說一句話,‘到底你講還是我講?要不你上來講?’,估計你們的中學老師也沒少說過類似的話。” 

 “不過現在,我好像真的上來了……” 

 一個只有學生和老師們懂的冷笑話讓整個教室的氣氛頓時歡快了起來。 

 就連已經坐到講臺旁邊拿出小本本準備記筆記的劉洪波也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雖然大學老師很少去管學生是否聽課,但課堂紀律總歸還是要維持。 

 所以他也沒少用過類似的說法。 

 結果萬萬沒想到,不僅真有個學生上去講了,還是他親自請上去的。 

 不過,這一段也將是整個教室的人在接下來兩個半小時內所體驗到的最後的溫柔了。 

 常浩南在設計教材結構的時候確實考慮到了循序漸進,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會降低知識密度。 

 實際上,即便已經安排了恐怖的288個課時,真要讓常浩南評價的話,那課程進度還是比較緊張…… 

 “概括地講,工程系統的分析就是要求我們將所研究的系統理想化為一種可以用數學手段求解的方式,在各位研究生階段可能接觸到的、不是那麼複雜的實際問題當中,我們可以把常用的模型分為兩類:集中參數模型和連續介質力學模型,分別對應我們常說的離散系統和連續系統……” 

 常浩南一邊講一邊在黑板上快速寫下板書。 

 ppt確實可以讓講課變得更容易,但至少在常浩南做學生的時候,始終還是覺得至少對於課堂而言,板書在很大程度上無法被替代。 

 因為ppt翻頁這個動作對於臺上的授課者來說實在過於簡單,很容易讓人忽略掉學生的接受能力。 

 完全一樣的內容,老師在黑板上寫一遍的效果,一般要好於只是放一遍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