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82章 純真富明惹命案



            太皓引領著琈玉、嬰玉與純真如稚子的富明,穿越蒙頂山的皚皚白雪,步步生風,最終停駐於玖丘師父靜謐的安息之所。墓碑矗立於風雪之間,顯得莊重而寧靜,彷彿是玖丘大師淡泊一生的縮影。他們並肩而立,面對著那座承載著無盡回憶的墳塋,齊齊躬身,深深三拜,每一拜都蘊含著不盡的緬懷與敬仰,彷彿能穿越時光,與那位已故的武林尊者心靈相通。

太皓手撫墓碑,目光溫柔而深邃,話語在寒風中緩緩流淌:“師父,您看,琈玉與嬰玉,您的兩位愛徒,帶著對您的無盡思念,跨越千山萬水而來。還有這位,琈玉之子,富明,他雖心智稚嫩,卻擁有世間最純淨的靈魂。我們在這裡,與您共享這片刻的寧靜,願您在另一個世界,也能感受到我們的敬重與不捨。”

嬰玉的目光輕輕掠過師父玖丘的墓碑,那被細心雕琢卻又刻意抹去的“劍神”二字,如同一段未了的武林傳奇,引人遐思。她轉而注意到一旁的新土隆起,墓碑上清晰鐫刻著“拾山之墓”四字,一股不言而喻的哀愁頓時湧上心頭。她輕聲向太皓詢問:“師叔,是何時駕鶴西去的?”

太皓的聲音帶著淡淡的哀傷,迴響在這片靜謐的墓園之中:“不過是數日前的事,一切彷彿仍在眼前。”

嬰玉的目光再次回到那被抹去的“劍神”印記,心中已然明瞭:“如此說來,這二字定是師叔的手筆,他生前未能在劍術上超越師父,這份不甘與執著,竟是至死方休。”

太皓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唏噓:“正是如此。師叔與師父一生較技,始終未能心願得償。臨終之際,他特地囑咐我,要將他的墓冢建得比師父的高上三寸,或許,這是他對劍道最後的執念,也是對師父無言的敬意吧。”

拜祭既畢,他們踏雪而歸,重返那簡樸卻充滿故事的茅廬。冬日陽光透過紙窗,灑下斑駁光影,為古舊空間添了幾分暖意。富明忽生童趣,意欲探訪山腳未知之秘,其舉止雖稚,卻引人憐愛。於是,琈玉含笑相隨,母子倆身影漸遠,融入雪景之中,恍若一幅溫馨流動的畫卷。

室內,嬰玉與太皓圍爐而坐,炭火微紅,映照著他們的面容,談話間流露出歲月沉澱的默契與溫情。“富明這孩子,心無掛礙,天真爛漫,於這江湖紛擾中,何嘗不是一種難得的福氣?”太皓言語中透露著對世事的洞悉與淡然,眼中閃爍著對純真的讚許。

嬰玉輕嘆,眉宇間隱含憂色,卻不失溫柔:“姐姐為他,確是費盡了心思,日夜牽掛。或許在外人看來,他是無憂的孩童,但其中艱辛,唯有親歷者方能體會。”言畢,她目光投向窗外,似在尋找那對母子的蹤跡,又似在思考更深遠的將來。

太皓輕撫長髯,眸中閃過一抹滄桑,緩緩言道:“嬰玉,流年似箭,你這些年的光景又是如何一番風景?”言語間,彷彿跨越了悠悠歲月,探問著那段被時光塵封的記憶。

嬰玉淺笑安然,眸中波瀾不驚,答曰:“尋常煙火,與姐姐相依為命,日子平淡卻也恬靜。聞君歷經風雨,我心實為所動。前些寒暑,景燁攜家帶口遷往薊川之城,言乃遵君之命探望於我。君於亂世之中猶記舊情,此番恩念,令我心甚慰。”

太皓輕嘆,昔日風雲彷彿重現眼前:“千風城中,變故橫生,府上僕從皆已散去,各尋生路。景燁一時之間無處棲身,我唯有託付於他,令其舉家北上,寄望於你處得一安身之所。”

嬰玉聞言,嘴角勾勒出一抹溫暖的弧度:“景燁於薊川城已紮下根基,新枝散葉,生活悠然自得,但是你過得究竟如何?在蒙頂山上住了多久了?”

太皓輕撫著案上的古劍,目光悠遠,緩緩說道:“屈指算來,已近四年光景。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我將自己的‘遊俠奇功’再度精煉,使其更加圓融通透,形成一套完備的武學體系。此間種種,皆是劍與心的磨礪,如同蒙頂山的松柏,歷經風霜,愈發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