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72章 太皓被急召回宮



            太皓率其精騎五千,如龍捲風馳,晝夜兼程,不息不止。他們踏破黎明的寂靜,穿越黃昏的餘暉,馬蹄聲與風的呼嘯交織成一首激昂的戰歌,迴盪在蒼茫大地之上。他們跨過蜿蜒的河流,江水在馬蹄下翻湧,似是對勇士的禮讚;他們攀越崇山峻嶺,山巒在他們腳下臣服,雲霧繚繞間,他們的身影若隱若現,彷彿天兵降臨。

七日,僅僅七日,這在常人眼中無法企及的速度,對他們而言,不過是一段意志與毅力的證明。沿途,風塵僕僕,汗水與泥土混雜,卻掩不住他們眼中的堅定與不屈。當第一縷曙光照亮千風城的輪廓,映照在他們歷經風霜的臉龐上時,那不僅是勝利的曙光,更是信念的光芒。

太皓立於隊伍之前,望著那巍峨城牆,心中湧動的不僅僅是即將相見的喜悅,更多的是責任與使命的重壓。他深知,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但此刻,他和他的五千鐵騎,已準備好迎接任何挑戰,為了守護這片土地,為了那份不可磨滅的忠誠與榮耀,他們願意付出一切。

就這樣,太皓一行如閃電般抵達千風城,他們的到來,彷彿為這座城池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也為即將到來的戰鬥,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序章。

他們如同破曉的曙光,自千風城南門悄然湧入,城門在他們身後輕輕合攏,彷彿將外界的紛擾與戰火暫時阻隔。此時此刻,東北、西北及南方的逆賊鐵蹄雖已蠢蠢欲動,卻尚未踐踏至這最後一片淨土。

守門的士卒,乍見太皓之姿,驚喜交加,消息如春風過境,迅速蔓延:“太皓將軍歸矣!太皓將軍歸矣!”聲聲呼喚,振奮人心,彷彿連城牆上斑駁的磚石都為之顫動,傳遞著希望的迴響。

與此同時,皇宮深處,青鸞女皇急召太皓,心緒如亂雲飛渡,不可名狀。紫宸殿內,雕樑畫棟間,女皇容顏隱現愁雲,眉間鎖著國家興衰的重負。

“太皓愛卿,前線烽火連天,可有捷報傳來?”女皇的聲音,雖盡力平穩,卻難掩內心的焦灼。

太皓單膝跪地,沉聲道:“陛下,戰況危殆,敵眾我寡,我軍雖英勇,卻已飽受重創。”言畢,殿內一時靜謐,只有窗外微風輕拂簾幕,似乎連空氣都凝固在了這一刻的沉重之中。

青鸞女皇聽聞,秀眉緊蹙,目光幽深,似有千斤壓頂:“敵軍兵力之強,超乎想象,我軍損失之巨,痛徹心扉。”言語間,既是無奈,也是對未來的深深憂慮,那聲音在紫宸殿內迴響,彷彿是對天下蒼生的一聲沉重嘆息。

太皓昂首,眉宇間盡是堅毅,沉聲道:“時至今日,王朝風雨飄搖,四面楚歌,然微臣肝腦塗地,誓護陛下週全,生死不渝!”

青鸞女皇鳳目含霜,輕啟朱唇,其音若寒泉滴落玉盤:“朝堂之上,群臣議論紛紛,皆勸朕屈膝降敵,卿以為,朕心可容此等屈辱乎?”

太皓聞言,俯首恭謹,語氣中卻透著幾分迷茫:“陛下聖意,微臣實難揣度。”

女皇輕嘆,目光穿越重重帷幔,望向那遙不可及的天際:“太皓啊,朕召卿歸來,並非寄望於你力挽狂瀾,只因這九州大地,已是一片烽火狼煙,我軍十損其九,朕這龍椅,不過虛名爾。”

太皓挺身,眸中閃爍不屈之光:“陛下勿憂,宮牆之內,定有忠肝義膽之士,願隨陛下共赴國難!”

“忠肝義膽?”女皇嘴角勾勒出一抹苦澀的笑,“世態炎涼,忠臣良將,已是鳳毛麟角矣。”

一名身著錦衣的公公,步伐輕盈步入大殿,聲如絲竹,清脆悅耳:“陛下,半鏨宰相恭請聖安,懇請覲見。”

“宣!”青鸞女皇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一字一句,擲地有聲。

“遵旨。”公公躬身退出,其行雲流水的動作,不愧為宮中多年磨礪之功。

未幾,一陣輕微的衣袂飄動,半鏨宰相踏著沉穩的步伐,步入紫宸,頭顱微低,盡顯臣子之禮:“微臣拜見陛下,願陛下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