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69章 討賊軍損失慘重

太皓內心明鏡般清澈,知曉戰火再燃,只會將更多無辜捲入苦難的深淵,給這片土地帶來更深重的災難。然而,他胸中那團為國除奸的熊熊烈火,又豈是輕易可以熄滅?這不僅僅是責任,更是一份對正義的執著,對天下太平不可動搖的信念。

在這矛盾與煎熬中,太皓宛若孤峰上的松,堅韌不拔。他暗自發誓,既要平定四方,盪滌乾坤,也要最大限度地護佑蒼生,減少無謂的犧牲。於是,他夜以繼日,籌謀良策,既求速戰速決,又圖安民撫卹,誓要在亂世之中,開闢一條兼濟天下的英雄之路。

他派遣密使,深入民間,秘密賑濟,同時調集能工巧匠,修復城防,恢復生產,讓飽受戰火摧殘的城市漸漸重現生機。而他自己,則親率精騎,奇襲敵後,力求在最小的代價下,徹底瓦解反賊勢力,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太皓遣一騎快馬,如疾風般穿越崇山峻嶺,攜帶著捷報,向千風城皇宮疾馳而去。那信使身上不僅帶著收復失地的喜訊,更有太皓對皇室的忠心與擔當,如同一道穿越時空的光,照亮了皇城的每一個角落,讓宮牆之內的人心振奮,也使得百姓對未來的希望重燃。

七日光陰,於太皓而言,既是修養,也是籌劃。他深知,戰事未了,片刻的安寧不過是為了更長遠的征途。在這短暫的休憩中,太皓不僅整頓兵馬,更親自走訪民間,以撫慰民心,鼓勵生產,使得兩座城池在廢墟中逐步復甦,生機再現。他的身影,如同春日裡的暖陽,溫暖著每一顆飽經戰亂的心。

待到第七日破曉,太皓身披戰甲,立於城頭,目光穿透晨霧,鎖定南方。前方線報如細雨般潤入心田,那裡,另一位帝國的守護神,大將軍賁江,正於朗川城浴血奮戰,力挽狂瀾。

“賁江兄,我太皓即刻率軍南下,與你並肩作戰!”太皓的話語,堅定而充滿力量,彷彿一聲號令,喚醒了大地的脈動。他決定,不待朝廷回覆,便率軍啟程,跨越長江,這不僅是對戰友的支援,更是對帝國未來的堅定承諾。

大軍啟程,如龍騰四海,氣勢磅礴。太皓心中默唸:“朗川城,我來了,願我們的聯盟,能如長江之水,匯聚成不可阻擋的洪流,將叛逆之火徹底湮滅!”這一路,山河遠闊,風雨兼程,太皓與他的鐵騎,正書寫著一曲蕩氣迴腸的英雄讚歌,向著未知的戰場,勇敢前行。

太皓率兩千精兵,如破浪之舟,毅然越過了長江天塹,卻未料迎面遭遇了少靈精心佈下的另一場博弈。在那江岸之畔,少靈的十名義子如幽靈般顯現,他們並未急於亮劍,反倒是擺出一副談笑風生的姿態,似乎有備而來,意在不戰而屈人之兵。

艾英,少靈十義子中的佼佼者,身姿挺拔,眉宇間透露出幾分傲骨,他輕揚嘴角,語帶玄機:“太皓將軍,我等遵照義父少靈的密令,在此恭候閣下多時,風霜未改,只為今日之會。”

太皓目光如炬,審視著這十位氣宇不凡的青年,心中暗自感嘆:“少靈義子眾多,如今都長大了。”他話語中帶著幾分試探,又不失將軍的威嚴:“你們皆是少靈的義子?”

艾英點頭,語氣中不乏自豪:“我們十兄弟,都是義父之子。”

太皓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目光穿透了眼前的偽裝,直指核心:“少靈義子眾多,各有所長,你們在此恭候,是打算以唇舌之力勸我歸順,還是欲以武力一決雌雄?”

艾英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自信,緩緩道:“遵照義父的精密部署,我等特此傳達姚王的隆恩,姚王有言,太皓將軍若能識時務,棄暗投明,即可獲封異姓王位,享有良田萬頃,更有佳麗百名相隨,此等恩賜,天地可鑑,姚王一諾,重於泰山,望將軍勿疑。”

太皓聞此,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冷笑,彷彿聽見了世間最大的笑話,他目光如炬,直視艾英,字字擲地有聲:“姚王如今叛國作亂,是為天下所不容。你回去轉告少靈,迷途知返,方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