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67章 惜蒼谷獄中自刎



            太皓告別了那幽靜而又暗藏風雲的茶館,踏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大步流星地邁向軍營。軍營之中,五千錚錚鐵骨的士兵已整裝待發,列隊齊整,猶如銅牆鐵壁,屹立於曙光之下。各隊校尉穿梭其間,指揮若定,他們的身影在晨光的照耀下,更顯英勇與不屈。

太皓步入這片鋼鐵洪流之中,環視四周,目光銳利,卻未見蒼谷熟悉的身影。他心中雖有片刻的遲疑,但很快便被堅毅取代,他知道,時間緊迫,軍令如山,不容片刻延誤。太皓深吸一口氣,胸中湧動的不僅是對戰場的渴望,更是對國家與百姓的深情厚誼。

他站上點將臺,聲音如雷貫耳,穿透了清晨的寒氣,響徹整個軍營:“眾將士聽令!不必等待,即刻出發!山河破碎,生靈塗炭,我等身為帝國之盾,此時不戰,更待何時!”話語間,一股不可抗拒的威嚴與決心,讓在場每位士兵的心中都燃起了熊熊鬥志,他們齊聲應諾,震天響地回應,似乎要將天地都撼動。

隨著太皓一聲令下:“出發!”五千精兵如潮水般湧動,戰馬嘶鳴,戰旗獵獵,踏破晨曦,向著未知的戰場,踏上了捍衛家國的征途。這一行,不僅是一場戰役的開始,更是一段傳奇的序章,太皓與他的士兵們,正書寫著屬於他們的英雄史詩。

就在太皓率軍踏上征程的那日,都城之中,一場暗流湧動的風暴悄無聲息地席捲了御史臺。數百名朝中重臣被一一查辦,揭露了一個震驚朝野的真相——他們竟是被姚王玄宵與少靈暗中策反的叛徒,如同蛀蟲,侵蝕著帝國的根基。

在這場驚天陰謀的揭露中,最為人愕然的是,就連蒼谷,那位在戰場上屢建奇功的驃騎大將軍,亦被捲入了這場不白之冤。原來,少靈的義子,為了將這位忠誠之士拉入己方陣營,不惜使出卑鄙手段,暗中將堆積如山的金銀財寶秘密轉移至蒼谷府邸,企圖以此栽贓,迫使這位武將背棄朝廷,加入叛軍的行列。

然而,蒼谷一身正氣,對於這等陰險伎倆,未曾有過半分動搖。但即便如此,他仍難逃被誣陷的命運,朝廷以“收受反賊賄賂”的罪名,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查辦。

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刻,青鸞女皇的決斷如同寒風中的一把利劍,鋒利而決絕。她坐鎮金鑾,目光如炬,下達了一道令人震驚的旨意:“在這動盪之際,朝綱不穩,寧可錯殺一千,不能讓一奸一惡漏網!”御史臺遵旨,雷厲風行,一場前所未有的清洗風暴瞬間席捲了整個朝廷,被查辦的官員,無論功過,悉數面臨冰冷的鍘刀。

而在這場風暴中心,曾經的驃騎大將軍蒼谷,此刻卻身陷囹圄,面對鋪天蓋地的不白之冤,他心如死灰。蒼谷,這位沙場上的猛士,在這方寸之間的牢籠中,顯得格外的孤獨與無助。他深知,辯解在這一刻顯得蒼白無力,朝堂之上,風聲鶴唳,信任已如殘燭,隨時可能熄滅。

在那幽暗狹小的牢房內,蒼谷獨坐於冰冷的地面上,四周的石壁彷彿也在訴說著無盡的淒涼。面對著外界如潮水般的誤解與不公,他的心中激盪著難以言喻的悲憤與無奈。在這個連月光也無法穿透的黑暗之處,他選擇了最為決絕的方式,以維護自己最後的尊嚴。

他凝視著自己緊握的雙手,那雙曾執劍護國的手,如今只能用以結束自己的生命。在無刀無劍的情況下,他以驚人的意志力,利用牢房內一塊尖銳的石塊,悄無聲息地割破了脖子上的血管。血,如同赤色的淚,沿著手腕緩緩流淌,一滴滴落在地上,綻放出一朵朵觸目驚心的紅花。

蒼谷的臉上,沒有痛苦,只有釋然,彷彿是在告訴世人,他以這種極端而悲壯的方式,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與忠誠。在他閉上眼睛的那一刻,外面的世界依舊喧囂,而他,卻已歸於永恆的寧靜,留給後世無盡的傳說與嘆息。

在蒼谷英勇魂斷後的第三個清晨,一名衣衫襤褸、滿面風塵的隨從,彷彿是從天際的盡頭奔來,穿越了無數艱難險阻,終於在茫茫行軍途中追上了太皓。他雙手顫抖地遞上一封密封的信箋,那是蒼谷在被囚之前,預感到風雨欲來時,特意留下的遺言,字字沉重,滿載著信任與未盡的託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