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64章 官轎悠悠入宮中

太皓心中一凜,記憶中那些暗流湧動的日子,如潮水般湧來,他不由自主地沉聲道:“難道,我又要重蹈覆轍,落入那不見天日的囚籠?”言語間,往昔的陰影在他眼中一閃而過,但隨即被堅定取代。

松月先生搖了搖頭,眉宇間凝結著深深的憂慮:“此劫非但關乎牢獄之災,更甚者,恐有性命之憂,其兇險程度,遠超乎想象。”

太皓聞言,面色凝重,聲音中卻透著不屈:“難道我此行,真會面臨斷頭臺的冰冷?”他的聲音在靜謐的夜裡,顯得格外清晰,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堅決。

松月先生沉默了,只輕輕嘆了口氣,那嘆息彷彿穿過了千年的風霜,帶著無盡的哀愁:“唉……”這聲嘆息,比任何言語都更能說明問題,讓太皓心生寒意。

太皓心知肚明,再問下去也是徒增煩惱,於是換了個問法,聲音堅定而冷靜:“松月先生,世間萬物皆有因果,此劫難,可有轉圜之機,破解之道?”

松月先生的目光似乎穿透了夜色,投向了遙遠而未知的未來,緩緩言道:“天機不可洩露,有些劫,需自身去經歷,去化解。但請記住,世間並無絕對的死局,一切取決於心念之間,或許,轉機就在你最意想不到之處。”

太皓聞言,眼神中閃過一絲明悟,他深深作揖,心中已有定計:“多謝先生指點迷津,太皓銘記於心,無論前路如何,我自當秉持本心,勇往直前。”

夜色依舊,太皓與松月先生的對話,彷彿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顆石子,激起層層漣漪,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雨。而太皓,已準備好迎接命運的挑戰,以智慧與勇氣,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

次日清晨,天際初露曙光,冬日的寒意如輕紗般覆蓋著這座村莊的每一寸土地。太皓在第一縷陽光的溫柔觸碰下醒來,卻發現松月先生已如夜風一般,無聲無息地離去,只留下淡淡的茶香與一室清寂,彷彿他從未出現,又或許,是前往了另一個等待他的命運路口。

太皓起身,心中既有對未知兇險的沉重,也有對松月先生神秘行蹤的淡淡掛念。他迅速收拾行囊,穿戴整齊,每一件裝備的穿戴都顯得格外莊重,彷彿在為即將踏上的一場硬戰做最後的準備。他來到廳堂,向主人深深一揖,感謝昨晚的收留與款待,主人以質樸的笑容相送,那笑容裡滿是對這位年輕城主的敬重與祝福。

走出宅院,太皓跨上馬背,馬蹄踏破霜凍的地面,發出清脆的聲響,與這冬日清晨的靜謐形成鮮明對比。沿途,冬日的風景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緩緩展開。道路兩旁,枯枝裸露,枝條上掛著晶瑩的霜花,偶爾有幾隻早起的鳥兒,振翅劃破寂靜,留下一串串清脆的鳴叫。遠處,山巒疊嶂,被晨霧輕籠,若隱若現,如同仙境般縹緲,而那山間偶爾露出的一抹淡綠,預示著生命的堅韌與春天的希望。

太皓騎行在這樣的風景中,心緒卻已飛向了遠方。他知道,前方的路途不會平坦,但正如這冬日早晨的嚴寒與美麗並存,他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再冷的風雪也能成為鑄就英雄的熔爐。他挺胸收腹,目光堅定,繼續向前,每一步都踏出了堅定與不屈,朝著未知,也朝著心中的光明,策馬奔騰。

白日策馬,塵土飛揚,太皓獨行於古道之上,日升月落,宿星引路。夜幕低垂之際,他不拘於客棧之逸,反倒是偏好尋常百姓家,共一盞燈火,聽一夜鄉音,如此往復,時光悄然流逝,半個多月的時間似在蹄下輕踏而過。在這樣隨遇而安的漂泊中,太皓終至千風城巍峨之下,城牆堅如磐石,哨樓高聳入雲,戒備森嚴,彷彿連風都被其威嚴所震懾,不敢肆意穿行。

及至城門,鐵甲衛士如雕塑般矗立,雙眼銳利如鷹,審視著每一位試圖進入的旅人。然而,當太皓的身影逐漸清晰,一名衛兵眼中的警惕瞬間化為驚愕,旋即低語傳遞,守門眾士卒聞聲皆是一凜,紛紛放下長戈,恭敬讓道。這一變化,猶如春雪遇暖陽,融化於無形,透露出一個不言而喻的秘密——朝堂之上,顯然已有密令下達,將這位行蹤飄忽的大俠視為尊貴賓客,而非尋常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