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59章 為求水太皓犯愁

 太皓坦誠相告,言辭懇切:“松月先生,水源之難,如同利劍懸頸,百姓雖得肉食,卻仍需清水滋養,否則,恐再生事端。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松月先生聽罷,輕撫長鬚,目光深邃,似已洞悉萬物:“水源之計,需從長計議,且需內外兼修。內者,疏浚舊渠,修繕水道,收集雨水,開源節流;外者,可聯絡相鄰城池,共謀水脈,或掘井尋泉,探地下之水。”

 他話語一頓,彷彿在為接下來的話語積蓄力量,目光深遠,彷彿穿越了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緩緩道:“北峰城,立於黃土之巔,如龍盤虎踞,卻也受困於此。黃土之下,水源若隱若現,如同世外仙境,難以捕捉;土壤貧瘠,如枯骨之地,養育生命之難,猶如旱地求雨,代代傳承,成為族人夢寐以求的解脫之謎。太皓城主,若您意圖破解這千年的乾渴,除非得上蒼垂憐,否則,老朽之言,僅供您參考,實踐之路,可謂荊棘叢生,難於登天矣!”

 太皓目光深邃,望向遠方連綿的黃土坡,心中既有憂慮亦有期待,沉聲問道:“昔日蒼谷兄以羊群解我北峰燃眉之急,而今水源之難,猶如巨石壓心,試問,又有何方神聖能助我一臂之力,共渡此劫?”

 松月先生,那位看似平凡卻洞悉世事的盲眼智者,以杖點地,緩緩道來:“太皓城主勿需太過憂心,老朽雖目不能視,卻深知世間萬物,皆有其理。神明之力,無形卻強大,若心存敬畏,信仰堅定,天道自會為你開一扇窗。昔日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皆是凡人以意志撼動天地之例,你我雖非神祇,卻能借天地之力,成就非凡。”

 “不妨效仿古人,尋訪智者,或是激發民眾之智,共謀水道,或許那解渴之法,就藏於民間智慧,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中。神明或許不會親手遞水,卻會指引你找到水源。記住,真正的力量,往往源自內心之光,與天地共鳴。”

 太皓聞言,心中豁然開朗,彷彿一道光穿雲裂石,照亮了前方的道路。他深知,這不僅是一場對自然的挑戰,更是一次心靈的修行。

 歸途中,太皓策馬獨行,黃土高原的風,粗糲而強勁,如同他此刻內心的糾葛。他的思緒在黃土與藍天之間翱翔,那困擾北峰城多年的水源問題,此刻在他心中翻騰如沸。北峰城不遠處,二十里外的一口水井,是北峰城百姓的最近水源,它猶如沙漠中的綠洲,卻也遙不可及。引水入城,無疑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需開山闢石,引渠架橋,工程之巨,勞力、物力、財力,皆是考驗。

 而念及雨水收集,太皓不禁皺眉。天空偶爾的慈悲,雖能暫時緩解乾渴,但未經淨化的雨水,直接飲用,恐致疾病蔓延,讓本已脆弱的北峰城雪上加霜。此法,只能應急,非長久之計也。

 他心中默唸:“北峰之水,何處尋覓?難道真要天降神蹟,方能解此困境?”太皓的目光穿透黃土的厚重,彷彿在尋找那隱藏於大地深處的答案。他深知,解此難題,需智慧與勇氣並重,百姓與自然和諧共生。

 忽地,一陣風起,黃土高原特有的信天游隨風傳來,那悠揚的曲調中,彷彿蘊含著古老的智慧與自然的奧秘。太皓心中一動,靈感如閃電劃破長空:“水在地下流,山在土中藏,若能依山建渠,引地下水,豈非兩全之策?”

 此念一生,太皓心中豁然開朗,彷彿看到了北峰城在潺潺流水的滋潤下,煥發出新的生機。他立刻勒馬,調轉方向,心中已有了新的計劃,要集北峰之智,借黃土之力,開挖地下水道,引地下之泉,潤澤北峰,讓這片黃土高坡,綻放出綠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