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25章 太皓好心辦壞事

聽了那婦人的傾訴,太皓的內心猶如江海翻騰,波濤洶湧。那婦人的話語如同一把銳利的劍,刺破了他一直以來對於江湖豪情、廟堂之爭的認知,將一幅民生疾苦、世態炎涼的真實畫卷展現在他眼前。他遙望窗外,昏黃的陽光斜照在破敗的房屋和乾涸的田地上,似乎每一粒塵埃都在訴說著百姓們的苦難與無助。

他低頭審視手中的破舊水瓢,上面殘留的水珠在陽光下折射出晶瑩的光芒,那每一滴水都彷彿是百姓的眼淚,浸潤著他那顆赤忱俠義之心。他憶起初出江湖時的豪情壯志,那時的他以為只要剷除邪惡,匡扶正義,就可以拯救黎民於水火。然而,此刻,他深刻體會到,世間的痛苦並不只是源於刀光劍影,更多的是這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艱辛與絕望。

他緊握拳頭,指節因用力而變得蒼白,心中暗自發誓,不論前路如何坎坷,不論江湖如何險惡,他太皓定要以劍為筆,以武為墨,書寫一篇屬於平民百姓的太平樂章。他要用實際行動踐行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信念,哪怕付出生命,也要為這北峰城的百姓,乃至天下蒼生謀求一份安寧與福祉。

此刻,太皓眼中的堅毅之色愈發明亮,他回首看向那婦人,話語擲地有聲:“阿姐,你放心,這世上總有人願意挺身而出,為百姓發聲,為正義而戰。我太皓今日起誓,定要改變這北峰城的格局,讓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不再受苦。”他的話語隨著晚風飄散,化作一股無形的力量,激盪在那破敗不堪的院落之中,也激起了他內心那股即將噴薄而出的磅礴鬥志。

婦人面露疑惑之色,凝視著太皓那一身素雅卻透著堅韌的布衣,她眼眸中閃爍著懷疑與期待交織的微光,輕啟朱唇問道:“敢問公子,莫非您是朝廷高官?”她的聲音低沉卻有力,每一個字句都像是對現實困境的控訴,又像是對改變命運的熱切期盼。

太皓聞此言,微微一笑,那笑容裡既有歷經滄桑後的淡然,又有胸藏丘壑的雄心壯志。“不瞞您說,我確實曾在朝中為官,置身廟堂,目睹過權力紛爭,親歷過治亂興衰。”他的話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自嘲,“然而,宦海浮沉,我終究無法忍受那些虛偽粉飾下的百姓疾苦,故而毅然決然掛冠而去,遠離了那個看似風光實則冰冷無情的官場。”

見婦人仍半信半疑,太皓繼續說道:“雖然如今我不再是朝臣,但我始終相信,無論是廟堂之上還是江湖之遠,只要是有一顆為民請命、造福一方的心,便能有所作為。”他回過頭來,目光炯炯地看著婦人,語氣堅定如鐵,“請您相信,即便我不是什麼高官權貴,但憑一腔熱血與手中之劍,我有信心,也有決心讓北峰城煥發生機,讓這裡的百姓重新找回生活的尊嚴與希望。”

婦人聽聞太皓此言,臉上呈現出一種從未有過的激動與希冀,她情不自禁地撲通一聲,雙膝重重地磕在地上,淚水沿著皺紋縱橫的臉頰滑落,聲音中夾雜著哭腔與期盼:“倘若公子真能扭轉乾坤,救北峰城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麼我們北峰城的萬千百姓,必將世代傳頌公子的恩德,永記公子的大仁大義。”

太皓見狀,連忙疾步向前,右手輕輕搭在婦人的臂膀上,一股內力悄然送出,助她輕易地站了起來。他目光柔和,語氣堅定而溫暖:“阿姐無需如此,快快站起來,你我同為天下蒼生,理應共擔風雨,共享安樂。我雖已離開朝堂,但初心未改,俠義猶存,若能為北峰城做出些許貢獻,乃是我太皓的榮幸。但凡有一線生機,我都不會坐視不管,定當全力以赴,讓北峰城重現昔日的繁榮安寧。”

太皓環顧四周,視線最終落在那半缸清澈卻珍貴的井水上,他深吸一口氣,語氣堅決地說:“今夜怕是無法繼續趕路了,我那馬兒也已是疲憊至極,我欲問明打水之處,為你們家添滿這水缸,也讓我的馬兒得以飲水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