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37章 縱論 中

    眾人面面相覷,實在不敢相信,趙琪東口中的“光輝民主大國”,瞬間就被齊政鋒利如刀的言語給剝落下外衣,盡顯其醜陋的本質。

    而齊政還在繼續。

    “至於印度人統治硅谷的說法,我倒是同意印度裔在美國商業界確實強勢崛起,但我喜歡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這個現象。”

    “且先說說ceo的職權,ceo全稱是chiefexecutiveofficer,對現代企業制度稍有了解的人就會知道:一家公司,做什麼不做什麼,不是由ceo決定的,而是由董事會決定的,ceo是負責執行董事會決議的。說白了,ceo也是打工的。”

    “印度理工從誕生起,定位就是要培育精英。印度政府完全是不惜代價,傾其所有培養這些精英,但印度理工2/3的畢業生卻選擇到美國留學,闖蕩硅谷,幾乎很少再返回印度。”

    “但和印度精英遠赴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很多中國人在硅谷闖蕩一番後又回到中國:張朝陽看到美國硅谷突飛猛進,回國創辦了第一家中文門戶網站;98年他去硅谷挖人,回來了一名姓李的年輕人,他後來創立了中國的谷歌……”

    “最聰明的印度人移民到了西方,但移民去西方的中國人未必是最聰明的中國人。印度精英可能統治硅谷,而中國精英則建設自己的硅谷。這裡外的區別,顯而易見。”

    “印度的人力資源部部長就曾經大聲疾呼:我們希望看到人才增長,而不是人才流失。”

    印度裔ceo從來只是美國人搭建的企業平臺上的一顆螺絲釘,他既不能擁有企業,也不能提升印度本土的it水平,它們的標籤仍然是“美國公司”“硅谷企業”,而不是“印度公司”。

    事實上,全球範圍內創新能力最強的企業,絕少有印度人一手創建的,印度精英階層幾乎都在為歐美資本家打工。

    反觀中國,這幾十年來成了創業熱土,在bat等it巨頭之外,還有眾多垂直領域的佼佼者,細分起來有成百上千個,如雨後春筍般還在不停湧出。

    在齊政重生之前,後世年輕的中國精英已經更喜歡扎堆於中國本土科技企業。有調查顯示,在中國排名前25位的“最理想的僱主”中,近60%都是中國本土企業,其中有13家是互聯網公司。以往名校畢業生趨之若鶩的亞馬遜、蘋果、谷歌、微軟等美國的科技巨頭們,並未成為新一代中國精英們的最理想選擇。

    更有意思的是,最聰明的印度人去了美國,而有眼光的中國人卻悄悄進入了印度。

    中國科技巨頭們正在搶灘印度,我們完全沒必要妄自菲薄,不能看到有幾位印度人做了歐美跨國企業的ceo,就產生了“不如人”的感慨。

    趙琪東有些措手不及。關鍵是齊政的反駁中有詳實的數據,有確切的事實,以至於自己就算想倚老賣老利用自己權威厲聲訓斥對方,也無從下口。因此只能尷尬地陰鬱著臉不說話。

    齊政得饒人處不饒人,繼續窮追猛打。

    “再說到人民素質的問題,大家都在國外呆過,自然知道很多外國人的素質也不咋的:地鐵鐵軌裡堆得滿滿的菸頭;節日慶典後到處是扔的餐盒、廢紙等亂七八糟的垃圾;甚至晚上十點以後誰還敢在外面嗨誰都是嫌命大……”

    “殘酷點說自由世界人民素質高,還不如說是自由世界違法違規的成本太高。文明素質的高下,與名聲無關、與身份無關、與是否來自所謂高素質的發達國家也無關,而是取決於規矩是否嚴格、制度落實是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