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356章 南察風波(廿八)衝陣

    火光閃耀之下,轟隆巨響接連而起。號稱大明主力野戰火炮的京華三號炮集中轟擊,數十門火炮的齊射真個是地動山搖,蒙古騎兵在這並不算寬闊的河邊大道上被轟了個人仰馬翻。

    只一輪齊射,便有至少百餘名騎兵當場去見了佛祖或者長生天,還有數量更多一些的蒙古騎兵被彈跳的彈丸或戰友殘肢砸下馬來。

    在這樣的高速衝陣之中被殘肢擊中,猶如後世的飛鳥撞飛機,看似不起眼,其實很多時候後果嚴重。殘肢與衝陣騎士之間的相對速度固然比不過飛機與飛鳥,但也足以讓人落馬,或讓奔馬失蹄。而在這樣的騎兵密集高速衝刺之中落馬,存活下來的希望可謂極其渺茫。

    這一輪炮擊,蒙軍至少有三百騎兵當場損失或是直接喪失了戰鬥力,明軍火力之提升,讓不少圖們麾下的老將觀之色變。

    曾幾何時,那支火炮動輒炸膛,三眼銃只能抵近射擊而更多隻能作鐵鐧砸人的明軍,竟然火力大增至斯!

    曾幾何時,那支只有家丁敢戰,尋常士兵聽見鐵騎隆隆便嚇得面無人色、兩股戰戰的軍隊竟然脫胎換骨!

    布日哈圖面沉如水地在後方觀戰,臉上的陰霾正如今日的天氣。圖們大汗有些不安地看了一眼前方的傷亡,控制住胯下蠢蠢欲動的戰馬,轉頭問布日哈圖:“真要這樣打?”

    布日哈圖黑得彷彿能滴下水來的臉上毫無表情,冷冷地道:“大汗若捨不得一兩千精銳,這刺刀陣永遠也破不了。”

    “張萬邦也就兩千人!”圖們有些慍怒地道:“我蒙古勇士難道要和這些土雞瓦狗一樣的明軍步兵一命換一命嗎!”

    大汗的怒火,身邊的人都能感受到,然而布日哈圖依舊板著一張臉,平靜地道:“大汗算錯了,我們不是一命換一命,是兩命換一命——我們還得搭進去一兩千匹上等戰馬。”

    “你!”圖們大汗一揚馬鞭,指著布日哈圖,也不知道是氣的還是無言以對,竟然再也說不出話來。

    事實上,這一仗的必要性布日哈圖早已提前和他說過,可能導致的傷亡同樣也對他隱瞞。圖們不是不知道,只是當他面對這樣的傷亡的時候,他還是忍不住心驚、心痛、心怒。

    蒙古鐵騎這麼多年來,何曾與明軍打出過這樣的傷亡對比?

    這傷亡比別說一比一了,就算一比五,甚至一比十,蒙古人也沒法和大明比啊!

    達延汗時期蒙古分為“六萬戶”,即六個“萬戶”大部落,當時全蒙古人口約一百六十萬。達延汗之後歷經數十年發展,尤其是俺答汗時期土默特的強盛導致人口增長。

    雖然蒙古左右翼已然分裂,但北元朝廷的架子還勉強搭著,大致的總人口還算有個數,約莫是一百九十萬左右,不到兩百萬。[注:以上數據來源於《蒙古族歷史人口初探(11世紀-17世紀中葉)》,作者王龍耿,沈斌華。]

    這麼說來,蒙古總人口也不過兩百萬,其中土默特和鄂爾多斯、青海土默特就佔去了一半以上,察哈爾及東部附庸只佔四成左右。而這四成裡頭,直屬於察哈爾汗庭的又只有一半略多,大致不過五十萬人上下。

    五十萬左右的總人口,察哈爾能在戰時拉出六到八萬大軍,這已經是典型的蒙古特色了,還要繼續拉出更多人馬的話,那就真的只能連老弱婦孺都跨馬揚刀。

    這樣的實力,如何能去和大明打一比一的交換比?這不是自尋死路是什麼?

    但布日哈圖早已和他說明白了其中道理,這一仗如果不打,明軍將來只會越來越不好對付,不僅明軍精銳都會習得刺刀陣這一克制蒙古騎兵的戰術,連尋常軍隊都會這般發展。到了那個時候,蒙古還憑什麼和大明相爭?早些稱臣納貢得了。

    說實話,如果只是稱臣納貢,圖們也不是不能考慮。即便他是“大元皇帝”,可這個皇位早已成了個象徵性的名號,蒙古人內部都已經久不使用,而只以“蒙古大汗”相稱。

    蒙古大汗雖然也是一國之君,但中國為“天朝”的這種思想,作為曾經統治過中原七十年的蒙古人,他們內心深處其實也有,因此蒙古大汗給中原皇帝稱臣雖然面子上有點難看,卻也不是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