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345章 南察風波(十七)進退

    明軍在山上看見大山谷中的蒙古騎兵時,雙方間距並不算很近,至少還有五六里遠。等山上的明軍保持警惕逐漸下山並且開始擺出陣勢時,蒙古大軍也已經開始調動起來。然而,山上的曹簠一眼看出蒙古人的動向不對。

    “咦?”曹簠眉頭一皺,眼睛微微眯起:“圖們要撤?”

    他身邊的高逸民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又看了看,這才點頭道:“戰前老爺曾有判斷,認為眼下以察哈爾的情況來說,圖們與布日哈圖應該會力求慎重,儘量避免沒有十足把握的交戰。即便是有把握取勝的交戰,他們也會優先考慮可能遭受多大的損失。一旦他們判斷該次交戰損失會比較大,則極有可能放棄戰鬥——哪怕勝率很高。”

    “恩堂高瞻遠矚,明見萬里。”曹簠先點頭肯定了高務實的見解,然後補充道:“這麼說,現在圖們和布日哈圖就是見我軍陣容齊整,他們無利可圖,因此打算避而不戰了?”

    高逸民答道:“看來的確如此。”

    “但是此處還有些疑問。”曹簠慎重地道:“我軍來救東城,他們可以撤走,那麼我軍轉而繼續收復西城,他們難道也這樣痛快撤離?倘若如此,圖們此番興師動眾東侵葉赫,其意義何在?”

    這個問題屬於戰略層面了,高逸民其實也有些納悶,不過他畢竟是優等生出身,雖然所長不在戰略,但哪怕從戰術層面也能看出一些不對勁。

    “總戎懷疑得極是。圖們或者說布日哈圖今年先在西北挑起戰爭,接著又在遼東挑起戰爭,但無論前者還是後者,他們實際上都沒有太大的投入。西北不必說了,即便這次入侵葉赫,察哈爾投入的兵力本就不算多,打下西城靠的是以長時間圍困來麻痺布寨等人,然後偷偷炸塌城牆,繼而取得突破,其本身的損失極小……”

    高逸民加重語氣:“不知總戎是否注意到,西城被破時,布寨等人以劣勢兵力從城內突圍,居然沒有遭到察哈爾大軍的強力堵截,只損失了六百人左右便完成突破,順利逃到西城……以總戎的經驗來看,這合理嗎?”

    曹簠被他一提醒,馬上道:“顯然不合理。按照以往察哈爾部的戰力而言,在兩萬精銳蒙古騎兵的圍困之下,布寨以其西城主力至多七八千之眾,是不可能如此輕易逃出生天的。

    本帥不是小看葉赫,也不是高看察哈爾,但在同等兵力之下,葉赫騎兵的戰力肯定不如察哈爾,這一點本帥敢打包票!

    何況葉赫所部雖然在女真之中是騎兵比例最高的,但也沒有達到全是騎兵的地步,他們也有大概一半的步兵。那麼也就是說,西城騎兵大抵不會超過四千,其餘四千都應該是步兵。

    在這種情況下,察哈爾部居然只消滅葉赫部六百人,就眼睜睜看著西城主力逃回了東城,這橫看豎看都談不上什麼合理。”

    “總戎英明。”高逸民讚了一聲,繼續道:“所以小的以為,布日哈圖此番慫恿圖們東侵,至少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如老爺所說的那樣,他們要儘量避免其本部損失。而他的主要目的,也未必是吞併葉赫,或者殺傷葉赫大量軍兵,更不太可能是想著與我軍大打一場。”

    “那他想要什麼?”曹簠皺眉問道。

    高逸民緩緩地道:“小的以為,他們只是……找茬生事,攪擾遼東。”

    曹簠眉頭大皺:“這算什麼目的,是圖們這老匹夫閒得慌了,還是布日哈圖這廝吃飽了撐的?”

    “總戎誤會了。”高逸民解釋道:“攪擾遼東就是目的,他們可能並沒有特別明確的戰術目標——小的的意思是,他們並沒有明確一定要拿下哪裡,只是單純地想讓遼東多事。”

    高逸民的想法其實並不完全正確,但大致上還是找對了方向,只是沒有像布日哈圖思考得那麼深入、那麼細緻。

    曹簠這時候也反應過來了,恍然道:“哦,本帥明白了。歸根結底,布日哈圖在西北攪事也好,在遼東找茬也罷,其實都是想把朝廷對他們的關注轉移開。至於是轉移到西北,還是轉移到遼東,其實都是無所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