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304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如此,天下之財既然倍增,這分配多寡便不再那麼敏感,或多一些,或少一些,其實並無大礙。司徒,下官忽然想起萬曆八年時,你的廷試策論——《大患在貧》。”

    “哦?”高務實都沒想到他忽然提起自己當年那篇爭議極大的策論來。

    胡執禮卻似乎頗為激動,以至於站起身來,高聲誦道:“今天下之大患在於貧:吏貧則黷,民貧則盜,軍貧則鬧,國貧則弱。

    古之言貧,首言不儉,乃以為儉則自富,富則自安,臣獨不以為然也。

    所謂貧也,於小民而言,其產不足自給,其易(貿易)不足自用,如是究其所源,無非生產不豐、交易不暢。

    所謂貧也,於國家而言,其榷不足歲出,其費遠超歲入。官吏低俸而欲活,如何不貪?小民低產而欲活,如何不盜?軍餉不足而欲活,如何不鬧?國家歉收而欲活,如何不弱?

    因是故,欲使官吏不貪,先加其俸;欲使小民不盜,先富其收;欲使士卒不鬧,先足其餉;欲使國家不弱,先豐其庫。

    陛下或問:此皆費也,國用既不足,何以為之?若徵其賦,官或足俸、兵或足餉、國或足庫,而民豈益困乎?

    臣聞歷代榷稅之少,無過本朝。前宋南渡,偏安江南一隅,歲入尚以千萬計;本朝兩京十三省,朝貢之國數十,遠邁漢唐,奈何歲入不過五百萬耳。華夏自古富庶,何以本朝獨貧?”

    胡執禮將高務實那篇文章的開頭這一部分一字不差的背誦出來,然後長嘆一聲,忽然朝高務實深深鞠躬一禮,道:“昔日此文出時,執禮未能甚解其意,曾於私下詆譭,以為此策斷難施行。

    如今看來,司徒胸中韜略遠非執禮所能度量。過往種種,實是班門弄斧、孔廟題詞,著實教執禮慚愧無地……請司徒恕罪。”

    高務實連忙起身將他扶起,道:“雅齋公切莫折煞學生,您是士林前輩,品評晚生文章,那是學生的福分,這又有何不可,何至於此?”

    胡執禮見他也立刻退後兩步,拱手肅然還禮,心中不覺更加暢快,笑道:“司徒昔日年幼,便有人以‘小閣老’戲言之,雖不知當時這話當不當得真,但就如今看來,司徒已有宰相氣度也。”

    高務實自然連道不敢,雙方又互相客氣了幾句。待得再次坐定,胡執禮便又說起了正事,問道:“司徒方才說了生產建設兵團為何會有這樣的收益,卻不知他們何以願意將這偌大款項上繳戶部?另外……呃,下官還想多嘴問一句,這筆款項到了戶部,戶部是否可以稍加利用?”

    這才是戲肉,為什麼生產建設兵團有那麼多錢並不是關鍵,關鍵是他們怎麼肯交,以及咱們拿這筆錢是否能用。

    高務實笑道:“這其中的確有些緣故……”於是便把勳貴們的擔憂說了一遍,幾乎沒有什麼隱瞞。

    程文聽了不禁皺眉:“這群……還真是好算計,司徒為了京營改制的成果能夠保存,就得為他們遮風擋雨?”

    高務實還沒說話,程文卻又接著道:“依下官之見,忙是可以幫,但這忙可不小,白幫卻不是個道理。”說罷卻不是朝高務實望去,反而看了看胡執禮。

    胡執禮當然知道程文的意思,不過他卻也同意,於是道:“不錯,下官也是這般看法。司徒,如今戶部正是急著用錢,既然生產建設兵團這筆款項如此之大,但他們一時半會兒卻又用不著,那戶部暫且用來騰挪一下總是可以的吧?”

    高務實笑了笑,簡單地回答道:“可以。”

    嗯?

    程文和胡執禮都有些發愣,這麼簡單,這麼好說話?

    也不怪他倆詫異,其實如今在外人眼中,京營那塊兒,甭管是禁衛軍還是生產建設兵團,其腦門上都貼著斗大一個“高”字,說是高務實的嫡系都不為過。

    畢竟,除了高務實,誰能搞定京營那個爛攤子?君不見京營改制那麼多次,每次都是稀泥巴扶不上壁,始終一副要死不活的模樣,也就是高務實這次改制見效最快,簡直立竿見影。

    但隨之而來的就是高務實本人對其影響之巨大,幾乎無可替代——禁衛軍不僅人員全是高務實選定的,而且依靠的是生產建設兵團的錢財供應,而生產建設兵團要想能夠供應得上,不僅是依靠高務實定下的各種章程,還十分依賴和京華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