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7章 輔弼(八)

  明軍此次出兵,不論當地衛所,劉綎本部大概約為六萬左右。這就需要每日用米六百石,餅銀六百兩。一石120斤,六百石就是七萬兩千斤;六百兩是換算成銀子的,但遠征中麵粉不可能隨時買,所以還得換算回來,差不多每張餅重二兩,十張餅就是兩斤,六萬人就是十二萬斤。

  也就是說,僅劉綎本部六萬大軍,每日的口糧消耗就是七萬多斤米、十二萬斤麵粉,這還沒包括副食,更沒包括消耗量更大的飼料。至於說遠征中的無效損耗,眾所周知要遠超吃掉的部分,因此整體消耗的運輸量至少是每日八十萬斤(糧食、飼料、損耗)。

  由此高務實戰前得出一個最嚴峻的估算,是如果戰爭不能順利、迅速的結束,那麼每拖延三個月,朝廷就要多花費六七百萬兩的巨資。https:/

  當然,這是最壞的情況,是按照每天都在高強度作戰來計算的,與當前“屯兵哈密坐等開春”的情況差別很大。當前大軍屯駐哈密不動,消耗量還是大大降低,所以高務實的估計花費是小半年多花兩百餘萬兩。

  為啥差別這麼大呢?一來是因為大軍不動消耗量大減,二來是一旦大軍不動就可以原地補給。西北地區糧食產量雖然一般,但當地物價也不高,且有不少相對便宜的肉類補充,大軍可以原地購買。

  這裡就有一個類似於後世“匯率差”的事情出現了。大明的錢幣,無論是銅錢還是銀兩,在這邊的價值都比中原要高很多,因此大軍就地購買食物反而非常划算。這樣做雖然會導致物價上漲,某種程度上是在變相洗劫當地百姓財富,但高務實現在管不了這些。況且,物價這個事有市場的自我調節能力,等大軍不再聚集,一段時間後物價也是會慢慢恢復的。

  無論如何吧,今年朝廷的額外開支已經夠大了,就算以高務實的能力,要再次提高開支預算也很為難。現在面對皇帝的提問,高務實也無法再淡定,只能苦笑道:“太倉確實已經無能為力了,如今只能效滇緬之戰故事,準備開賣戰爭債券。”

  滇緬之戰中高務實“首創”了戰爭債券這個玩意兒,當時朝廷拿這筆錢去支持作戰,戰後以獲得的一些在緬特權來償還債券債務,效果非常好——當然,對緬甸東籲王朝的剝削也就特別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