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478章 高文正公(中)

    進口稅和出口稅這兩個名詞是高務實“所創”,原本地方官府和市舶司報備的名字叫“水餉”和“陸餉”。水餉就是進口稅,指從外運入港口的徵稅;陸餉就是出口稅,指從內運出港口的徵稅。

    原先,各地方衙門和市舶司列出了很複雜的徵稅細則,比如“每百斤胡椒水餉2錢5分”這種,洋洋灑灑上百種商品,有的量大還好說,有些量少則根本不便計算。所以高務實給高拱建議只按船隻大小徵收,但是要分出洋的目的地。

    比如說,往返西洋(其實是南洋)的商船,寬一丈六尺以上者,徵銀十兩;每多一尺,加徵一兩。而往返東洋、呂宋的船隻由於相對略小,則徵稅額度整體降低三成。這個稅率比歷史上的徵稅稅率高了將近一半,但其實高務實很清楚,這個稅率一點也不高,是歷史上徵得太少了……

    四大港口陸續開放之後,雖然只有短短几年,但到了萬曆五年時,每年已經可以給朝廷額外提供近百萬兩的關稅,平均一個港口提供了二十多萬兩。

    要知道,此時的大明海貿由於剛剛開始“回暖”,在高務實看來還只是個起步階段!

    開港,成了高拱理財收益最大的一個單項。

    另一個方面則是重視工商業發展。

    早在隆慶六年年末,高務實就暗中指使兵部、戶部、工部以及某些九邊重鎮的文武官員連番上疏,為軍工私營造勢。到了萬曆元年,朝廷正式通過了軍工私營、並行採購的新制度。

    在這個制度下面,朝廷繼續維持官營製造部門,但允許部分符合條件的“私企”參與軍工製造,同時也改革了軍械分配和採購制度。在高務實的暗中操弄下,最後形成了“承包商競標制”。

    這個制度是怎麼回事呢?打個比方,如果眼下宣府守軍需要換裝火銃兩萬支,兵部及內閣也批准了。

    那麼,首先就由兵部發榜,告知各官營部門如軍械局、兵仗局和私人軍工企業,將與此後多久召開競標。然後提出由宣府守軍和兵部等部門商議後定下的要求,比如射擊距離、射擊精度、火力強度、槍管冷卻時間等技術指標,然後開始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