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409章 霧裡觀花(上)

    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馮保的心情這幾日來實在是十分糟糕,他覺得一切局勢都已經朝著最壞的方向飛奔而去了。

    先是高拱以首輔的名義親自下場上疏言事,說司禮監作為內廷中樞,對於皇帝昏倒之事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僅沒有在事前照顧好皇帝的龍體,也沒有在事後做出及時的應對。

    一般按照文臣們的習慣,這樣一頂大帽子扣上去之後,隨之而來的基本上都是暴風驟雨的打擊,目的通常都是打壓司禮監的威望,削減司禮監的權力。

    不過這一次,情況有些不同。高拱在把司禮監從上到下狗血淋頭地罵了一遍之後,並沒有提議削權,反倒認為這是由於司禮監人手不足、精力分散之故,建議皇帝擴充司禮監秉筆太監的規模,並將司禮監各大秉筆所兼任的職權儘量拆分。

    最典型的,就是首席秉筆太監的兼掌過多、過重。首席秉筆太監不僅要參與司禮監的批紅,還要兼掌東廠,甚至在內廷十二監的分掌中,他還兼掌著御馬監——這是目前內廷監控京營最後的手段了,地位不可謂不重要。

    為何特意強調這是內廷監控京營最後的手段,因為大明的京營制度一直都在不斷的變化。

    早年當然不用說,武臣勳貴獨掌京營,京軍三大營全是掌握在一干勳貴武臣之手。

    土木之變後的一段時間,由於勳貴勢力大減,文官開始滲透京營,創辦十二團營,取代江河日下的三大營成為京營主力,此時以于謙為代表的文官集團掌握著大部分京營實權。

    再後來于謙被害,京營就變成內廷說了算,尤其是憲宗朝,御馬監太監提督十二團營,威風八面。

    又往後的武宗正德帝,雖然也是個寵信宦官的主,但由於他這個人自己好兵事,甚至抽調九邊精銳入京,立為“外四家”,所以實際上變成了皇帝親自掌握京營,但是這樣制度上就麻煩了,所以那段時期比較混亂,京營令出多門,狗屁倒灶的事多得一塌糊塗。

    世宗嘉靖對於京營還是比較關心的,一直想要尋找一種長效機制,但是無法推持下去。嘉靖六年,明廷始設文臣專督京營軍務。當時經廷臣的會推,李承勳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提督團營軍務,成為專責提督京營的第一任文官。但是不久停罷,仍恢復此前文官兼職的做法。

    嘉靖二十年,劉天和也曾以兵部尚書提督團營軍務,專理京營戎政,但是為時不及一年,提督團營軍務再次成為兵部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