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九百七十一章 異樣

  那也意味著,這些遭到襲擊的護送士卒死因,可能是另有內情和緣故;要麼是當初棄屍於此時,就預留下反制驗屍的手段;要麼是意外發現這些屍體的人,同樣也具備了某種嫌疑和不為人知的傾向。

  但更關鍵的是,這已經從常人認知中的大型盜劫事件,牽扯到了異類相關的襲擊手段;身為妖異討捕的江畋,也擁有更多介入其中並深入調查的憑據了。要知道,外域和屏藩輸送酌金也有上百年了。

  酌金之說,最早源自西漢開國時,建立的列候、關內侯和宗室諸王,定期貢獻祭祀黃金的制度。而在乾元、泰興年間重修《周禮》,大封屏藩、海外、域外諸侯的同時,也同樣恢復了這麼一項制度。

  主要是諸侯外藩按照封國的大小和戶口、產出的多寡,定期貢獻一定數量的貴金屬;主要是經提煉的金銀及製品,也有部分的純銅錠子;但相對動輒以船團滿載的海路,負載有限的陸路主要是黃金。

  而那些領內沒有黃金產出,或是隻有銀礦,銅鐵礦山的;也會將設法將其折算、置換成黃金。尤其是身為諸侯之冠,而廣有域外千萬戶口的西國大夏,每次輸入中土的酌金,動輒都是以數十萬斤計。

  而這些酌金雖然名為舉行祭祀的貢品,但實際上在每次國朝的大祭之後;都會順理成章的按照一定的比例;被歸入左藏庫(國庫)或是大盈庫(皇家內庫),充當增發官錢的儲備金或是賞賜的器物。

  可以說,正是這些源源不絕的酌金,撐起了大唐天下的小半貨幣流通和臣藩賞賜職能。因此,護送酌金的自然也非等閒之輩;幾乎都是所在宗藩、都護、都督府;最為精銳的健兒和出色的宗藩子弟。

  至少天朝宗藩體制建立以來,雖或有延誤和耽擱的,但很多年都未聞有人敢於劫奪諸侯酌金了。而這幾次被劫的酌金貢隊,雖然不是大夏直屬,但也是分別源自河中諸侯,乃至大月氏都督府的上供。

  卻在行至安西境內,即將抵達河西與北庭交界的瀚海大漠之間;遭到了不明勢力突然襲擊。第一批五萬斤的金錠,第二批七萬斤,第三批九萬斤的雜色金器憑空消失;只留下沙海深處的護衛隊屍體。

  這看起來固然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無頭案,但如果其中有逐漸湧現的超凡力量參與,或又是涉及到異類的存在。或許這就是政事堂方面差遣江畋,籍此來到西域親自調查的最大意義和目的所在了。

  在這個變相威懾各方勢力和間接打草驚蛇的過程中,無論是誰人濫用超凡之力,還是暗中豢養異類;乃至勾結拜獸教之類的妖邪外道;都不可避免的會撞在江畋的槍口上……

  喜歡唐奇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