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八百二十五章 軍醫




至於培訓軍中醫生和兼職救護軍士的人手,同樣也是現成就有的;位於長安病坊由孟銑發起的大規模醫學交流活動,同樣也建立了常設的大型醫院,和臨床培訓機構的雛形,其中也匯聚大量人手。



其中很大一部分前來投奔,都是看中了長安病坊所代表的前景和出路;然而,眼下長安病坊所需要的人手,其實已經接近飽和了;但各地還是不斷有人慕名而來,只為了有機會學得一技傍身而已。



相比讓他們大多數人學成皮毛之後,就回到家鄉去從無到有的懸壺開業;用病人的健康和性命會累經驗,摸索出一條成為合格醫者之路;顯然太子李弘的運作為此輩,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和選擇。



無論如何,在新設的軍醫機構,及其考核、選拔體系出來之後,就自然擁有吏員一般的官面身份了;雖然依舊地位微末不可計略,卻已擁有一份安穩的衣糧;而且軍中醫療和用藥的門檻也不算高。



絕大多都是針對跌打損傷、刀劍外創,及時性的外科包紮和後續療養禁忌,以及督促和堅持、監察四時防疫的需要。再加上,還可以訓作一些,手腳相對靈巧、麻利的士卒;作為戰陣救護的幫手。



因此,剛初始推行時的投入並不算多,但因起點極低而收效明顯。最初只是在南衙十六衛中的左右金吾衛,左右驍衛中,擇選部伍試行一二;結果就是反響如潮而呼聲強烈,希望能夠推及到各軍。



而事情到了這一步,作為始作俑者和創立者的太子李弘,也毫不意外的再度失去了,對於後續諸多事態的主導權;不過,他已得到了最有價值和最為渴望的東西。來自軍中的潛在聲望和感激之情。



無論如何,這些獲得了出路和前程的軍醫們,同樣也是難免心懷感念,而代表著滲透進軍中的另一股變相影響力。也許當下時看不出來什麼端倪,但是在長遠上看;說不定就有派上用場的機會了。



而現實中最大的變化和趨向,就是太子李弘在籌辦軍醫署的過程當中,不但名正言順將東宮藥藏局的自己人,安排在新部門的主要位置上;還得到了東都的勳貴將門,大量財力物力的捐獻和贊助。



期間的道理和關礙也很簡單,作為武德相對充沛的初唐時代,他們的親族子弟,同樣不可避免會有從軍上陣,為自身和家門建功立業的時候;自然也免除不了刀劍無眼,或是其他意外導致的傷病。



要是當場陣亡了也就罷了;但若只是受傷或是生病;那大量充實軍中的軍醫和救護人手,就足以在關鍵時刻救下一命;或是儘量避免落下影響餘生的嚴重殘疾。這是一個雙向奔赴的共同受益結果。



所以,任何敢於擋在這項事業面前的阻力和妨礙,都會成為這些潛在受益群體的共同敵人。所以隨著先後數批軍醫,開始入駐十六衛之後;曾質疑軍醫制度的太醫署令,也十分圓潤的告老還鄉了。



取而代之的是已經退休的孫思邈,另一位大弟子尚藥局奉御劉神威,由此順勢推動了對於太醫署下轄,醫、藥兩部館學的改制;從原本的醫科、針科、按摩科、咒禁科四科之外,增設婦科、兒科。



又在藥師部下,申請在專供皇家的京師御用藥園以外,新置藥園八處;以及相應的主藥,藥童,藥園師,藥園生等等配屬人員;以供醫學部各科的生員,就近學習《本草》,辨藥形、識藥性……



連帶他的上級,另一位太常寺少卿,也是天后的堂侄武嗣宗也受了牽連;被召入訓斥之後就外放為原州刺史。這就是依靠堂堂正正的大勢,輕鬆碾壓過去的陽謀手段;也讓太子李弘未免感慨良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