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八百二十四章 波斯





這還是依靠了城內的漢家移民後代(比如李白的先人),以及部分的歸化人和附庸部族的支持;這才初步站穩了腳跟。但也無力再擴張和主動進取什麼,而只能以有限的兵力,保持現狀待援而已。





但是,之前西京諸位宰相的上書,多多少少的影響了這個歷史節點;或者說,是在那份關於安西四鎮,可能潛在商貿和稅收之利的附錄當中;通過一系列報表所推算和規劃出的上百萬緡預期收益。





實在是踏過令人眼紅耳熱了。哪怕高宗只是象徵性的賜絹,嘉獎了這些輔佐太子監國,而不忘體察君心、忠於國事的表現,就在沒有任何下文了;但私底下卻隱隱掀起一股瞭解和關切安西的風潮。





其中尤以宗室外戚、勳貴將門居多;顯然其中諸多常年往來的資深豪商,以巧妙的現身說法,證明唐絹一匹在河中翻價十倍,在遙遠泰西列國更是價比等重金銀;也讓財帛之利過於撩動人心之故。





但是,作為大唐朝堂上的君臣們,固然不方便居中言利;但是作為這些與國同休、累世富貴的顯赫家門,就完全沒有這種忌諱和避嫌了。更妙的是其中還得到了,來自在唐昭武九姓的響應和呼聲。





所謂的昭武九姓,當然不是指單純的九個國家,而是指烏滸水和藥殺水之間,所謂的河中之地長期存在,諸多林立的地方勢力/中小國度的總稱;其中既有綠洲城邦,也有遊牧勢力,更有半耕半牧。





但他們統一的特徵和擅長,就是依靠橫貫東西的絲綢之路,而興衰起伏、更替往復;因此在與中原王朝的交往過程中,依照熟悉程度和影響力多寡,從中選出九個較大國度,將其統稱為昭武九姓。





就是按入朝中土後的命名習慣,分為康、安、曹、史、米、何、石、火尋、戊地九個姓氏;長期存在有康、安、曹、史、米、何、小安、東曹、中曹、那色波、穆、漕、畢、鈸汗、烏那曷十數國。





而這些來自河中的昭武九姓,在中土還有另一個統稱:粟特人;也是長期活躍在絲綢之路東段上,諸多商業族群的源流;其中很多人都因此歸化大唐。後世的安祿山、史思明之流,皆是源自於此。





但相比後世鬧得人憎鬼厭,卻依靠給教會和貴族幹髒活,而頑強延續的包皮佬;粟特人更像是一個地理概念(索格底亞那),由歷代被逐出東方草原的遊牧民族,製造民族大遷徙後剩下的大雜燴。





因此,類比於歷史上絕大部分時期的印度,就是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所描述的信德河流域——月落之地。因此堪稱民族宗教的大熔爐,既有東傳的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也有北上的佛教、





而這一次在卑路斯的復國行動中,居然就有這些粟特人的推動和贊助。其中道理也很簡單,相對於來自高原上的險惡之地,統治手段粗暴蠻橫的吐蕃人,還是世代打交道的中土天朝更加符合利益。





(本章完)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