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八百二十四章 波斯





因此,阿羅瀚只能無功而返,作為外交出使的最大成果,就是以東土大唐使者的身份,見證了東、西羅馬帝國的重新分界。因此,他帶著大秦使團從海路回國之後,就隱居在了修善坊的波斯宅中。





相比之下,身在吐火羅的卑路斯,因為得到當地(大月氏都督府)的部落酋長支援和庇護,繼續招攬和吸納不願受大食統治的波斯遺民,堅持奮戰了很長一段時間,一度反攻回吐火羅境內又兵敗。





相比同時代的另一位傳奇人物,同樣被一路追殺的伍麥葉王朝最後王族成員,卻成功逃到北非又以此為跳板,收服伊比利亞半島遺民,建立科爾多瓦王朝的古萊氏族之鷹拉赫曼,他無疑是悲劇性。





可以說畢生都在為波斯復國奔走轉戰,雖然在黑衣大食及其附庸的追擊下,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卻總是百折不撓的一次次逃出生天,又一次次的捲土重來;最後,他只能一路向東退如河中之地。





身邊也只剩下數千帳的追隨部眾;因此這次前來尋求復國的外援,也是他最後的努力。長達三十年的追逐征戰和逃亡,讓他從十五六歲的王族少年,過早變成了頭髮霜白的老人;也耗盡了精力。





因此在入唐兩年後,他就在洛陽的波斯蕃坊去世,葬於洛陽北邙山上;數年後,他的兒子王孫泥涅師成年,帶著族人重返河中之地,參與到當地抵抗大食的戰爭,一直堅持到中宗(709)景龍年間。





然後,才在當地最後的抵抗據點崩潰之後,重新入朝授左威衛將軍。最終病死於長安就此泯然於史冊;可以說,這一家子畢生都在為復國,奮鬥到死的故事;可比什麼北燕的慕容復之流勵志多了。





其後代滯留中亞地區,仍被唐朝視為波斯王。據《冊府元龜》記載,在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仍不斷有“波斯王”遣使來朝。在天寶五年(746),其王忽魯汗遣使入朝,封為歸信王。





曾向唐朝獻“千年棗(波斯棗即棗椰)”。史載“又有陀拔斯單者(意譯山地),或曰陀拔薩憚。其國三面阻山,北瀕小海。居婆(應為“娑”)裡城,世為波斯東大將。波斯滅,不肯臣大食。”





不過在這個時空裡,歷史的軌跡似乎除了一點點小小的偏差;按照正常的歷史發展,起碼要等到四年後的調露元年(679年)。唐高宗派吏部侍郎裴行儉,率兵護送泥涅師返國,並重建波斯都督府。





然而,在護送至安西碎葉城時,因唐軍將士騷動不再前行,只能讓他獨自率部回到吐火羅。為對朝廷有個交代,裴行儉順手奇襲活捉了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及親附吐蕃的監國吐屯李遮匐。





但在這個時空,這場假道伐虢式的戰役,似乎有可能提前發生了;因為在半個月前的朝會上,居然有鴻臚少卿崔玄偉主動提出,派兵護送卑路斯回國,以為鞏固安西四鎮,並招撫河中諸國的建議;





主要的原因,還是重新收復的安西四鎮,除了內附稱臣的于闐國之外,其他大部分地方尚且還不穩固;有大量後突厥政權的殘餘,遊牧在廣大沙漠綠洲與草原隔壁之間,像是牆頭草一般朝夕搖擺。





因此,越往蔥嶺(帕米爾高原)方向,唐軍的控制和影響力就越發的有限;尤其是最西北端的碎葉鎮(今吉爾吉斯坦的托克馬克附近)境內,唐軍能夠控制的就是碎葉城及周邊十幾座戍壘、烽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