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疲 作品

第七百八十四章 折轉

相對池泊遍地、水澤連環的的荊南、江西;或是稻麥飄香、坡塘處處的兩淮;或是河網遍佈、舟船如織的江東兩浙;或是群峰綿連、山巒疊翠的閩地山水;中原大地的主要特點就是大而平坦無垠。

四面八方都是筆直而遼闊的天際線,似乎走上幾天幾夜也看不到任何邊際;各種各樣的人口稠密、繁華富庶的城邑、市鎮、村莊,密集遍佈在軌道沿線,根本讓人應接無暇,又很快變得麻木不仁。

唯一能夠給江畋這段枯燥的旅程,帶來一點新鮮感和新意的,大概就是每次在站點換成馬匹時;從就近的街市和小販處,獲得的各地特色吃食。比如萊州的蛤蜊燴麵、齊州的把肉、濟州的甜旋……

而過了黃河之後,就變成了博州的火酥,德州的油雞;冀州的酥魚豆羹,景州的羊絲炒餅;瀛洲的肚包肉,滄州的羊三色、杏酪穌;莫州的驢肉酥餅,而進入涿州之後,則是變成了牛羊三雜大湯。

只是這一次除了日夜貼身不離左右,關鍵時候還可以充當,遠距離轉移座標的令狐小慕外。江畋還帶上容貌大變,已改名為許之行的前學士沈逸緻;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次慘痛遭遇改變了他許多。

或許,只有在面對這些異類的鬥爭和對戰中,才能令這位事實上的便宜大舅哥,慢慢放下積鬱的心結,逐漸從自己變成非人事物的這場陰靄中走出來。所以江畋也難得抽出閒暇,與之攀談了一路。

這才有所瞭解這位便宜大舅哥,無愧為世代號稱“玉堂金馬”的書香門第,正兒八經科班舉士的東閣學士和京大教習的出身,他在諸多領域內的博聞廣見、引經據典,堪稱是一座行走的兩腳書櫥。

因此,江畋很快就對他有了安排。至少有他在西京裡行院當任編撰顧問,同時負責起文職教習之責;補上諸多外行軍士和內行隊員,還有出身層次較低的那些文吏、屬員;在學識和文理上的短板。

不要小看教育基礎的作用,無論是西京裡行院的配套生產技術,還是針對異類的研發應用,或是更深層次的神秘探究;都是需要相應學識基礎和門檻的,現有的那些人員,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就在這種往復的討教和思量中,針對西京裡行院所屬人員,重新進修和回爐再造的規劃;也在逐步成型之際。第七次換過拖馬的專屬車廂,也終於抵達盧龍府境內,停靠在了幽州城外的碣石館站。(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