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蟲月二 作品

第二百九十一章氣定神閒

    昨日的戲夠你一夜未眠,看來你真的老了,戰場之上竟然還要躺在椅中,實在是列國笑話,不服當年之勇了!”

    越王勾踐說完,鬨堂大笑,就連他身邊的越國眾將也都帶著譏諷。

    越王勾踐永遠不忘取笑**對手,他覺得在戰場之上,若能佔得上風,那於己有利。

    更何況同是列國君王,吳王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躺在椅中。

    而自己則騎著高頭大馬,全身鎧甲,威風凌凌,盛氣凌人。

    一副君臨天下的樣子。

    並且勾踐年輕氣盛,身體健碩,而吳王則年暮色衰,兼之連夜勞累,縱然此時養精畜銳,卻也難掩疲態。

    “勾踐小兒,不用如此得意,兩軍交戰,勝者為王。

    今日本王興趣斐然,倒想看看你又能演什麼什麼花招,可不要讓我五萬吳國鐵甲失望,更不要讓你身後的越國兵甲認為你勾踐只是圖有虛名,浪蕩公子!”

    吳王悠長的氣息,聲音雄厚,一點也不失君王之風,在騎著高頭大馬的勾踐面前,並不落半分下風。

    “哈哈哈,沒想到公子光,你竟然是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到讓本王小瞧了你。

    既然你如此祈求,本王自然不會讓你失望。

    昨日演至你斬殺兄弟夫概,今日卻要讓你大開眼界!

    若不把你公子光氣死當場,算本王籌謀有失。

    來人哪,鳴樂開場!”

    越王勾踐十分狂妄,語帶不屑,說完之後,帶著眾將退後十步,在橋頭讓出一片空地來,卻並不鬆懈。

    而其身後,十數個越國兵甲開始佈置“戲場”,有模有樣。

    伯否一看,心裡十分憂慮。

    昨日越王勾踐身穿便服,與眾將坐在十萬兵甲面前,看著吳國大戲,可今日卻是全副武裝,實又讓人難與捉摸。

    而他觀范蠡這幾日卻是一言不發,並不關注於所演大戲,而是看著吳國兵甲變化,同樣讓人難與猜透其目的。

    戲場佈置好,昨日被囚的假淑敏王后再次登場。

    只是昨日有假夫概公子相陪,今日卻是形單影離,獨自坐在桌邊,一副萬分惆悵的樣子。

    而越國軍中之樂,卻也正是一曲怨曲。

    “郎君一去不復返,空留妾身伴豺狼;

    紅花有意蜂無情,花逝空枝徒悲傷;

    萬花只在春日放,獨餘爾在夜裡香;

    本是世間罕至物,何處幽香何處藏;

    我有國色天香姿,君生傾世萬古才;

    不知君身在何處,妾意綿綿江水長。”

    假淑敏王后邊嘆邊唱,十分幽怨,歌聲如泣如訴,讓人聽之心傷。

    歌曲中道盡與夫概相別的失落,同時自撫那不再豔麗的容顏。

    而在此時桌上,卻擺著一盆通體皆黑的黑暗之花,以障顯其獨特之處。

    不與人同,特立獨行,敢愛敢恨,敢於追求幸福,或許就是淑敏王后悽離的一生寫照。

    就如同這一盆黑暗之花一樣。

    吳王看著老去的假淑敏王后,再聽著如此怨曲,心裡不知為何竟然也生出一些憐憫。

    若是換個角度來說,淑敏一生,並非不忠,反而一生懷著忠貞不渝的愛情,逝死追尋著愛情。

    而她的一生,並沒有因為最後身居王后而得到半分幸福。

    與吳王相處,實是苟且應付,並沒有真正的半分情義。

    若當年吳王不強求於她,或許她真的可以與夫概公子雙宿雙棲。

    不知該說是她可憐,還是得到她的吳王更加可憐。

    一曲已罷,假淑敏王后自嘆自憐沉醉在回憶之中。

    可吳王看著那盤黑暗之花,心裡還是滲起了寒意。

    這是一盆不詳之花,慾望之花,它就如同黑暗,吞噬著身邊的一切。

    正當吳王已入戲之時,而此時越國軍中,一個假夫概卻又悄然登場。

    一根金笛,在晨光之下閃著金光,昭示著主人不凡的身份。

    “公子,真是你嗎?”

    假淑敏從回憶之中驚醒過來,呆呆的看著假夫概。

    此時的假夫概已是年暮,臉上透著一絲詭笑,緩緩坐在假淑敏王后身邊。

    “是我,你的夫概公子又回來了,淑敏,你該高興才是。”

    夫概一副得意的情色,不忘調侃著假淑敏王后。

    “公子還是如此風流,我還以為越國美女留住了公子的心。

    這十幾年,臣妾朝思暮想,黑絲變成華髮,臉上也透著蒼茫,再也沒有當年之姿。

    公子還會要我嗎?”

    假淑敏王后一臉蒼涼,卻還是裝得十分嬌羞地樣子。

    “當然,我這不就回來看你了嗎?”

    假夫概還是一樣溫柔的撫著假淑敏王后,把她擁入懷中。

    “你看這盤花,它叫黑暗之花,就如同我一樣,只有在黑暗裡才會展現它的美麗。

    公子,妾身已為你開了十幾年,此時該到了收穫的時候了。”

    假淑敏王后在假夫概的懷中,顯得十分幸福,語氣也慢慢變得溫和起來。

    “是呀,這些年辛苦淑敏了,有你在夫概我活著才會有意義,吳國也才會讓夫概我時刻掂記著。”

    假夫概還是說著讓女人慾罷不能的話,把淑敏王后說得如此重要。

    “公子,此時吳國太子之爭,若依吳國規矩,該由你來繼承王位,兄傳弟一直是吳國傳位的傳統。

    可公子光卻罔顧祖先的的傳統,要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實讓人失望。

    不過公子莫要悲觀,公子光也活不了多少時日了,只要他的兒子死光了,那公子就可能名正言順的當上吳王,這是妾身一生所願,也快實現了。”

    假淑敏王后十分自得,說著讓假夫概十分的話,像一個年輕幾十歲的小姑娘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