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當 作品

第139章 以人為本

 “原來如此,沒想到史侯如此關心百姓的生活疾苦,真乃千古未有之仁君也!”趙儼不禁感嘆道。 

 “史侯說過,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八百年前就由春秋時期的齊國名相管仲提出過,但是千年來幾乎無人能做到,這也是大多數百姓永遠生活在苦難當中的重要原因,因為上位者並沒有真正關心處於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荀彧長嘆一聲。 

 “沒想到史侯年紀輕輕,不但有遠超常人的思想,還能付諸行動,真是難能可貴,怪不得兩位仁兄如此死心塌地的留在偏遠貧瘠的幽州。”杜襲讚不絕口的說道。 

 “現在的幽州可不貧瘠、窮困,等你們兩位到達薊縣後,絕對會目瞪口呆,劉伯安和史侯麾下的幽州五郡之地的發展真可謂是日新月異。如果我們窩在一個縣城一年不外出,很可能都會不認識那裡了。”荀攸嘿嘿笑道。 

 “聽兩位兄臺所言,此次幽州之行,真令我們期待啊。”趙儼和杜襲同時說道。 

 …………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六月初十三。 

 徐州,下邳。 

 大漢朝廷派來的使者讓徐州牧陶謙大為頭疼,因為朝廷封陶謙的長子陶商為奉車都尉,前往京城為官。 

 但是陶謙知道自己的兩個兒子都沒有為政的才能,而且他們也沒有興趣成為政客,全部心思都放在經商上面。 

 徐州如今能如此興盛,兩個兒子在為徐州的商業發展上出過不少點子,甚至有的已經被吳起採納。 

 這一日,陶謙將朝廷的使者以最高的禮遇安排在州牧府內後。 

 在議事廳,陶謙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留在下邳的高級官員幾乎無一例外的全部到來。 

 “朝廷任命老朽的長子陶商前往京城為官,諸位也知道,我這一生只有兩個不成器的兒子,他們都沒有為官的天賦和意願,不知各位如何看待此事?”陶謙心急如焚,並沒有拖泥帶水,而是開門見山的說道。 

 張昭第一個挺身而出的說道:“說得好聽點是朝廷提拔外臣的兒子前往京城為官,說得不好聽些就是在手握地方大權的重臣派自己的兒子前去京城作為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