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愛小魚 作品

第一百九十六章跑路的真正原因

 首先,國內對石料的需求太少,除了上個世紀中葉,出於軍工需要,國家大力開發各地包括石料鋼鐵稀土在內的資源產業,曾鼓勵並有效支持白石鄉開採石場之外,就沒有其他的大型訂單項目。

 其次,最致命的一點原因是,採石設備更新不先進,每次生產程序的進行都只能收穫較少的產量,以至於採石產業的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甚至是虧本。

 直到改革開放後,才有一些資源企業從國外引進一系列設備,由於設備完善,加上當時技術相對成熟,白石鄉在本世紀初有幸吃上了改革開放的紅利。

 但,好景不長。

 2002年後,國家開始重視基建,石料供需增盛,各地石場百花齊放,由於競爭激烈,白石鄉的石場產業陷入了低迷狀態。

 直到如今,當地村委已經不再熱衷於開發石料市場,即使白石鄉還是叫白石鄉,但當地產業已經跟石料無關。

 至於白石鄉境內那一片片大大小小的石場,則陸續被私人承包。

 前幾年,唐保強聽信幾個朋友的建議,預料未來石料必然漲價,石場即將煥發第二個春天,於是饞心一動,便跟朋友合資承包了好幾大片石場。

 所有手續都做好了之後,正當他打算放手一搏之際,市委竟是意外出臺了環保政策。

 那一陣子,唐保強強烈體驗到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滋味。

 由於採石設備還是改革開放初期從國外引進的那幾臺,即使技術成熟,但設備漏洞太多,採石過程中,難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縣委對此相當重視,在仔細視察並研究後,縣裡的環衛科給唐保強的石場發出一道生產禁令,並提出要求,除非更新設備,否則不予經營。

 按理來說,唐保強籌備了這麼多年,錢也花了,力也出了,夢也做了,應該不會止步於這區區環保政策。

 設備該買還是得買,只要聽環衛科的,生產經營還是能恢復的。

 但壞就壞在,設備的價錢,超乎了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