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葉 作品

第136章 大朝會 秦風沒來也能震懾全場

 嶺南之地是什麼情況,秦始皇以前不知道,但是秦風到嶺南購買物資之後,尤其是屠雎從南方回來述職之後,他對嶺南之地的瞭解已經很多了。

 移風易俗哪是那麼容易的事。楚國佔領了吳越之地數百年,吳越之地,還是同樣的混亂。

 跟那些人講什麼禮義廉恥,講得通嗎? 講不通!

 吳國的開國國君是吳太伯,越國的君主一直是大禹的後人,不是吹,他們比在座各位都厲害。

 他們都改變不了,依靠選拔出來的新秀去宣傳教化?開什麼玩笑!

 秦始皇的臉色並不怎麼好看。

 “叔孫通,你有什麼看法?”秦始皇開始點名了。

 很明顯,他對所有的討論結果都不滿意。之所以問叔孫通,那是因為他一直跟著秦風。

 秦風雖然年輕,但是對一些事物的理解見解新穎,和一般人的想法完全不同。

 要不是因為秦風,秦始皇對這個叔孫通其實並不怎麼注意。

 叔孫通的學問在這些博士當中其實是墊底的。甚至他現在還不算博士,只算是待詔博士。

 其實叔孫通在這群博士裡面屬於很透明的小透明。根本就沒有存在感,沒有想到秦始皇親自問他。

 叔孫通這個時候正在摸魚,拿著筆在八行書上寫著自己去過的書閣,正在篩選還沒有去過的地方。

 大朝會對於他來說可有可無,反正輪不到他說話,他說話也沒有分量,倒不如給自己這個所謂的師祖辦事辦漂亮一些。

 現在他心裡再明白不過了,跟著秦風有肉吃,離開秦風就是一個小透明。

 秦始皇點名問他,這出乎叔孫通的預料之外,旋即他就明白了秦始皇的意思。那是因為秦風!

 也就是說秦始皇對所有人討論的問題都不滿意。他是想聽聽秦風是不是對吳越之地治理是什麼想法。

 叔孫通何等圓滑,想通這些之後,整理了衣衫越眾而出,向秦始皇施禮:“陛下,我叔孫通才疏學淺。對於治理這些化外之民感到力不從心,

 不過我師祖也就是廷尉大人秦風和我講過一些對嶺南之地的哪些吳越之民想法。

 我師祖說,嶺南那些人,和咱們同根同源,雖然禮法上和咱們差異很大,當時其中的內涵差距不大。

 移風易俗不是最緊要的事情,主要是讓那裡的普通百姓如何生存。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廉恥。

 他認為嶺南之地太荒蕪,首先要解決的是人民的吃飯問題,解決了他們的溫飽,然後才能教習禮儀。

 所以我認為首先是富民。這次官員的主要側重點應該是農家和墨家。

 作為地方長官,首先要精通這兩門。應該知道什麼樣的土地種植什麼樣的糧食會高產。也可以因地制宜研究什麼樣的工具。

 總之以大力開發嶺南為主,民以食為天。人們都吃飽喝足。整個攻佔下來的區域自然就會安靜下來。

 而且嶺南氣候溫潤,開發好了,比關中乃至整個山東六國更適合種莊稼。

 我師祖有過預測,那些地帶開發好了,產出的糧食足夠全天下人吃兩年!”

 秦始皇一聽,禁不住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