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海城的魏東征 作品

第637章 意外的電話

 “張先生從你剛剛電話裡講的,我大概瞭解你的意思了,這樣吧,等你回來的時候我們再坐下來具體詳談,你看怎麼樣?”

 “沒有問題的高叔計,等到了老家之後我再給你打電話吧。其實我有一個想法,就是你的一些前任不敢幹的事情...,也就是你們可以將我老家的北靈搞成一個開發區...,這樣我負責出錢把整個北靈全部的建設起來。所有的村子該遷的遷,該並的並,這樣就能省出來很多的空閒土地,可以用於別的建設。我敢保證用不了三年就能將整個北靈建成一個現代化的開發區。”

 “張先生,你說的是真的。”

 “呵呵,我當然說的是真的,其實我只要政策,有些東西不要你們正負出錢,可是你們的有些人還是不願意幹,他們都是一些尸位素餐之人...,整天就怕做事,怕做事之後會有錯事...。”

 “張先生以前的事情咱就不要再去說了,就說以後吧...。”

 “你是知道的,我那個製藥公司常年會用到大量的中藥材,我原來和地方上一些領導說了,讓他們組織老百姓去我們省裡的一個藥材基地,參觀學習人家的先進經驗之後,然後我指定他們種幾種藥材,我的製藥公司會一直高價收購的...,可是他們這些人根本就不聽我的建議...。”

 “呵呵,不好意思了,張先生,我們的隊伍裡確實是有一些人,是隻顧眼前裡利益的...”

 “算了,高叔計我就不多說了,提起這些事情來,我也是越說就越生氣。”……

 掛斷了和高長生的電話之後,張藝興腦子裡馬上就想到了尸位素餐的典故來了。

 “尸位素餐”是一個常用的成語,也可以稱作“苟且偷生”,原意是空佔著位置,什麼事情也不願去做,整天就是吃閒飯,也表示一個人從來都未盡職守。

 它源自於華夏古代的一則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楚國(現在的愕北、楚湘一帶)的君王熊毛炙,有一位寵臣叫陽虎。陽虎非常聰明能幹,深受熊毛炙的信任。然而,熊毛炙多病,終日臥床,無法處理政務和軍國大事...。

 為了儘快恢復健康,熊毛炙決定讓陽虎代為執掌朝政。但陽虎卻選擇了苟且偷生,他不去處理國家事務,只是每天領著俸祿過舒適的生活,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儘管如此,熊毛炙卻對陽虎十分寬容,直到自己病重去世。

 這個典故通過陽虎的行為,暗示了那些得到權力、地位,卻不履行職責,只圖享受特權的人。尸位素餐,也意味著虛有其表,只佔據著有名無實的位置,不為國家或組織做出任何貢獻的人...。

 尸位素餐這一成語也常常用來批評那些只圖享受權利和待遇,不願意付出努力和責任的人...。

 接著張藝興又想到了經常被古人用在尸位素餐後面的話——沐猴而冠,蠅營狗苟,恬不知恥...

 “沐猴而冠”,是形容一個沒有真才實學但自命不凡的人,自己身上雖然沒有什麼好的特質,卻戴上了別人的頭銜。這個成語起源於華夏古代的故事,講述了一隻猴子偷走了皇冠戴在自己頭上,然後以為自己就變成了皇帝...。

 “蠅營狗苟”,是形容那些低級趨利者,他們為了個人私利而投機取巧,不擇手段,背離道德原則。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一群低賤的昆蟲和飢餓的狗在一起的情景...。